7月31日,中国共产党开江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召开。此次全会聚焦创响“诗与远方·田城开江”文旅品牌、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为开江文旅融合发展擘画了清晰蓝图。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开江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摆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全力推动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开江新篇章注入强劲动力。
锚定方向
明确融合发展路径与目标
全会明确,开江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坚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为原则。
围绕创响“诗与远方·田城开江”文旅品牌,开江将以打造“五张文旅名片”为抓手,聚焦全域文旅格局、全季文旅体验、全链产业体系、全新传播矩阵“四大支撑”,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双向赋能,推动品牌、业态、服务和体制机制深度融合,助力全市建设区域旅游中心城市。
发展目标已然清晰:到2027年,“诗与远方·田城开江”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五张文旅名片”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引育一批优质文旅企业,形成一批具有田城特色的文旅融合业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分别达到10亿元、60亿元以上。到2030年,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文旅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消费动能更加充沛,“田城开江”影响力、旅游吸引力、文旅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文化强县旅游强县建设迈上新台阶。
塑强IP
打造“五张文旅名片”彰显特色
创响“诗与远方·田城开江”形象IP,着力打造“五张文旅名片”。
——成渝西乡愁田园微度假首选地:以“乡愁田园”为核心表达,依托“城田弥望”的视觉特质,营造独特旅居感受。通过打破美景与产业阻隔,规划养殖、花海、种植等特色田园,构建川东“百里画廊”。同时植入乡土、农耕、民俗等“乡愁元素”,打造文旅场景,唤醒乡愁记忆,力求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景。
——佛韵莲香旅居地:以万亩荷塘、千年古刹为支点,以“佛韵莲香”为主线。引进优质莲花品种延长赏花期,开发夜游、水上乐园等多元场景,并完善雾森降温、驱蚊等配套,提升赏荷舒适度。修缮金山寺,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衍生“听禅音、品禅茶”等业态,升级民宿群、露营区等,优化夜间光影,呈现“金山十二景”,打造诗意栖居之地。
——西部珍珠饰品时尚之都:依托西部淡水珍珠养殖主产区优势,着力建设“西部珍珠饰品时尚之都”。策划珍珠主题旅游产品,打造“种养
锚定方向
明确融合发展路径与目标
全会明确,开江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坚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为原则。
围绕创响“诗与远方·田城开江”文旅品牌,开江将以打造“五张文旅名片”为抓手,聚焦全域文旅格局、全季文旅体验、全链产业体系、全新传播矩阵“四大支撑”,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双向赋能,推动品牌、业态、服务和体制机制深度融合,助力全市建设区域旅游中心城市。
发展目标已然清晰:到2027年,“诗与远方·田城开江”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五张文旅名片”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引育一批优质文旅企业,形成一批具有田城特色的文旅融合业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分别达到10亿元、60亿元以上。到2030年,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文旅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消费动能更加充沛,“田城开江”影响力、旅游吸引力、文旅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文化强县旅游强县建设迈上新台阶。
塑强IP
打造“五张文旅名片”彰显特色
创响“诗与远方·田城开江”形象IP,着力打造“五张文旅名片”。
——成渝西乡愁田园微度假首选地:以“乡愁田园”为核心表达,依托“城田弥望”的视觉特质,营造独特旅居感受。通过打破美景与产业阻隔,规划养殖、花海、种植等特色田园,构建川东“百里画廊”。同时植入乡土、农耕、民俗等“乡愁元素”,打造文旅场景,唤醒乡愁记忆,力求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景。
——佛韵莲香旅居地:以万亩荷塘、千年古刹为支点,以“佛韵莲香”为主线。引进优质莲花品种延长赏花期,开发夜游、水上乐园等多元场景,并完善雾森降温、驱蚊等配套,提升赏荷舒适度。修缮金山寺,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衍生“听禅音、品禅茶”等业态,升级民宿群、露营区等,优化夜间光影,呈现“金山十二景”,打造诗意栖居之地。
——西部珍珠饰品时尚之都:依托西部淡水珍珠养殖主产区优势,着力建设“西部珍珠饰品时尚之都”。策划珍珠主题旅游产品,打造“种养设计、文创体验”一体化基地,开发直播、展示等新业态。开展珍珠饰品设计大赛、珍珠盲盒大赛等活动,布局开蚌取珠、饰品制作等体验场景,联动八台山巴山大峡谷等周边景区推出特色线路,吸引人流汇聚。
——瓦雕非遗第一村:以“开江瓦雕”非遗传承为核心,布局技艺工坊,开发“瓦雕+陶艺”“瓦雕+研学”等项目,建设非遗文化综合村落,推动建立瓦雕文化“开江标准”。联动历史遗存,延伸历史建筑价值,加大品牌传播,推进数字化进程,构建文化数据库,打造文旅地标。
——川渝东北温泉疗养胜地:通过“改制+改造”激活温泉资源,探索协同开发模式,建设复合型疗养中心。利用“热水+冷水”资源开发多元场景,配套特色餐饮、露营等,策划文化活动并立体推广,打响康养品牌,让游客感受独特魅力。
夯实支撑
构建全域全业态发展体系
为筑牢文旅融合发展根基,开江着力构建田城文旅全域全业态支撑体系,从空间布局到消费体验实现全方位升级。
在全域文旅发展格局上,开江坚持“一盘棋”思维,结合“三山夹两槽”地貌,布局田城乡村休闲区、古道文化体验区等“四大主题片区”;依托乡村振兴,建设百里稻香、百里水乡、百里果香“三个百里”旅游环线,培育乡村民宿集群等业态;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战略,联合周边地区开发“大巴山大三峡”跨区域线路,形成“一程多站、全域畅游”模式。
全季文旅体验场景的打造,让开江四季皆可游。立足“春赏百花夏虾荷、秋品金蟹冬泡泉、一年四季美田园”定位,开发“赏花+采风”“虾蟹+赛事”“采摘+农耕”“温泉+森林”“非遗+红色”五大特色场景:从“荷花文化季”到虾蟹美食节,从农耕体验到温泉康养,从非遗展示到红色研学,实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
全链文旅产业体系的构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城区消费与近郊休闲”“温泉疗养与森林康养”等四大文旅融合业态,创优文旅名品,开发田城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推动开江珍珠、贡米等“田城田品”向旅游商品转型;推选特色美食,通过“寻味田城”活动提升开江美食知名度,让“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供给更优质。
全新文旅传播矩阵则让“田城开江”IP深入人心。构建“1+N”品牌传播矩阵,利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加强营销,培育文旅与美食达人;策划“田城乐游·田品嗨购”等活动,打造网红打卡地,让“田城”元素融入城市角落。
提质升级
优化服务与消费体验
提升文旅服务品质和消费体验,是开江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关键。通过构建“快达慢游”的文旅设施体系,开江加快高铁、高速等外联通道建设,打造“万达开半小时”“成渝两小时”通勤圈;升级乡村旅游道路,布局观景台、休憩驿站等设施,优化景区交通接驳与智能停车,规划低空旅游产品,让游客出行更便捷。
“巴适安逸”的文旅服务体系同样不可或缺。开江整治景区周边环境,健全旅游警务、投诉处置等机制;推进文旅智慧化,实现“一部手机游开江”,运用AI、VR等技术创新体验;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提升从业人员服务质量,让游客感受宾至如归。
在消费体系上,开江健全“多元供给”模式,打造标志性旅游休闲街区,开发适老游、亲子游等项目,培育工业旅游新场景;推出“车票+门票”等联动促销模式,发放消费券,开展消费季活动,实施“文旅一卡通”等惠民措施,激活旅游消费动能。
深化改革
破除壁垒激发发展活力
深化文旅融合重点改革,是开江文旅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培育壮大文旅经营主体方面,开江创新招商机制,引进专业运营商;实施中小文旅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孵化新业态企业集群;推动国有文旅企业资源整合与战略重组,参与重点项目开发。
景区和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开江推进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运营;优化金山景区管理机制,探索股份制开发模式;推动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健全激励机制,支持开发文创产品。
资源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开江加强财政金融支持,保障文旅用地,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加强文旅人才引进培育,争取专项资金和特别国债支持重大项目,为文旅发展提供要素保障。
此外,开江健全文旅融合发展领导协调机制,加强党对文旅工作的领导,强化部门政策协同,建立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压实主体责任,守住安全与生态底线,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从品牌塑造到体系构建,从服务升级到改革突破,开江正以系统化思维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让“诗与远方·田城开江”的画卷徐徐展开,朝着文化强县、旅游强县的目标稳步迈进。(程科)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