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老师沙哑的嗓音揉碎月华……难忘父亲龟裂的掌纹托举翅膀……更难忘这土地以‘达川速度’铸云梯……”7月29日,在达川区2025年优秀大学新生座谈会上,50名大学新生用琅琅吟诵表达了对老师、父母的感恩之情,也表达了对家乡达川这片教育沃土的深情厚谊。
近年来,达川区将基础教育摆在重要战略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实施“教育补短提质”行动,围绕四大关键举措,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基固本,打造资源优配新格局。积极应对学龄人口变化,科学规划城乡学校布局调整,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近年来,累计筹措资金7.8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6所,新增学位1.4万余个;积极推进学区制改革,化解大校额2所,撤销幼儿园44所、中小学18所、教学点102个,合并中小学校5所,转变中小学校4所。今年以来,建成投用特殊教育学校、实验小学锦云学校、实验小学三里校区3所学校,“城挤、乡弱、村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特别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
招贤纳才,建强师资队伍新机制。畅通农村学校招引通道5条、城区学校招引通道9条。通过“达人英才计划”、赴高校引才、自主考核招聘等形式,引进优秀教师、培养领军人物,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近三年,考核招聘研究生80名、部属省属公费师范毕业生143名、优秀教育人才49名。成功培育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8个、市级“三名”工作室19个、区级“三名”工作室47个。现有特级教师12名、正高级教师17名、市区英才卡持有者13名、巴渠名师2名、达州工匠1名。今年以来,全区教师获得省部级优课26节、市级以上赛课一等奖18人次。
培根铸魂,构建五育融合新生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构建多样化育人体系,建成全国(省)级艺术特色校20余所、国家(省)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10所、达州市首批川剧艺术传承特色校4所;达州中学、实验小学荣膺“首届四川省美丽校园”称号;组织参加全省(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万达开云”中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科技创新大赛等8项赛事,获奖率及获奖人次连年保持全市领先;“艺洲行”教师合唱团荣膺国际金奖及“川云贵渝”西部学校音乐周一等奖;达川初中女子足球队晋级全省总决赛;达川学子刘思怡勇夺2024年全国青年跆拳道锦标赛(甲组)冠军。
赋能提质,激活教研兴教新引擎。坚持“以城带乡、以优扶弱”,深化学区制改革,建成6大学区、15个学校联盟;持续开展“乡村教师跟岗学”“区域联片教研”“天天公开课人人亮真功”等活动,推动城乡学校协同发展、资源共享、质量共进。
“我们将锚定‘勇当区域教育中心排头兵’目标,加大‘教育补短提质’力度,持续擦亮‘学在达川’品牌,建设优质教育强区,为奋力谱写‘老家达县·宜美达川’贡献更多教育力量。”达川区教育局局长谯小波表示。(何双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