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渠县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渠县县委关于以城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百里渠江农林文旅融合发展经济带建设为牵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清晰勾画出渠县“诗和远方”的立体画卷。
一天时间里,与会者们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在面对面交流中,真切感受着渠县文旅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家围绕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真言、献良策,凝聚起奋进的共识和力量。
三个维度
深悟文旅融合发展时代深意
“主题精准”“紧贴实际”“事关全局”……这是与会者在谈到全会认识时的高频词。
渠县县委书记刘伟介绍,全会主题是县委常委会深入研究、慎重考虑后决定的,有着深远战略考量和重大现实意义,是未来几年全县必须抓好的重大任务,也是渠县经济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所在。
深远战略考量和重大现实意义,该如何理解?在与会者看来,扛牢责任担当、立足渠县实际和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是三个重要维度。
“此次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主线,紧扣市委五届十次全会部署,立足渠县实际提出系列发展举措,既彰显了对标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的政治自觉,更开辟了渠县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渠县县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扛牢使命,渠县有责任,更有底气。渠县处于巴文化的核心区,是巴賨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国家级非遗物质文化遗产2项,享有“中国汉阙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7张全国名片,获评“天府旅游特色县”。“渠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条件有基础。全会精准找到了推动渠县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突破点’,更充分体现了县委‘跳出文旅看文旅’‘立足全局谋文旅’的高瞻远瞩和宏大格局。”渠县政协相关负责人认为。
将文旅产业置于渠县高质量发展全局观察,不少与会者提到一组数据:今年半年多以来,渠县举办“端午龙舟赛”“水上闯关”“群星演唱会”等各类文旅活动,在各平台播放量突破20亿次,吸引游客4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4亿元。
“文旅产业正发展成为全县新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深刻把握了渠县热情好客、包容豪爽这一宝贵文旅发展基础,对豪情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渠县新篇章具有显著的引领作用。”渠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规划引领
部门联动布局新篇
如何让全县文旅产业真正强起来?全会指出,聚焦建设“全国巴賨文化传承创新高地”,以建设城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百里渠江农林文旅融合发展经济带为牵引,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推进品牌、业态、服务和体制机制融合,加快优势文旅资源转化,全面推进文化强县旅游强县战略。
眺望“远方”,目标清晰且坚定——全会《决定》提出,到2027年,城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百里渠江农林文旅融合发展经济带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全县文化和旅游规模以上(限额以上)企业达到26家(户)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分别达到18亿元、150亿元左右;到2030年,城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基本成型,百里渠江农林文旅融合发展经济带同步崛起,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文旅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消费动能更加充沛,在全国全省的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文旅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文化强县旅游强县建设迈上新台阶。
“规划目标准确有力!”渠县城坝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心主任唐硕告诉记者,“将立足职能定位,深入挖掘文化根脉,持续强化保护研究,着力创新活化利用,扎实推进全国首批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工作,全力推动城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迈上新台阶,赋能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推动农文旅融合的重要部门,渠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曾涛表示,将全力推动文旅全域全业态发展,培育和发展巴賨风物博览游、生态康养游、红色游、乡村游等旅游新业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全力打造“福美之地·好客渠县”文旅品牌,做优做响“热情好客”的文旅服务环境,树立“人人皆景、待客如亲”的良好形象和口碑。
“我们将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现代农业园区等建设为抓手,打造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典范。积极探索农业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路径,深挖乡土资源,丰富节会活动,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文旅融合发展,提速‘渠字号’农产品品牌建设。”渠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甘晓伟说。
“林业不仅是绿化的主力军,更是文化的守护者、产业的催化剂。”渠县林业保护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涂云军认为,可聚焦生态修复、国土绿化、竹产业发展、国储林建设等重点工作,推动古树名木、国家森林公园、竹林资源等生态资源与賨人文化、汉阙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以林蕴文、以文兴旅”的“资源培育——精深加工一产销一体—文旅融合”产业链条。
渠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张雪梅则把重点放在了招引工作上,表示将依托渠县城坝遗址、古汉阙、八濛山古战场、賨人谷、文峰山景区等丰富的文旅资源,加大文旅产业招引力度,加快优势文旅资源转化。
协同破局
打造游客心之所向的“诗和远方”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会人员注意到,《决定》从品牌打造、业态培育、服务提质和体制机制四个方面指明路径,让建设全国巴賨文化传承创新高地的奋进目标更加坚实。
“我们将强化文化赋能,系统梳理汉阙文化、賨人文化等特色资源,打造‘非遗+’沉浸式体验项目,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与景区提质同步升级;强化传播创新,实施‘百十万网红培育计划’,建设‘云游渠县’融媒体矩阵,通过短视频大赛、文旅直播季等活动实现流量变现;强化品牌塑造着力打造‘因人而暖、因食而留、因景而恋’的文旅场景,构建全媒体、立体化宣传体系,持续提升‘福美之地,好客渠县’品牌影响力。”渠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和平说。
“从交通规划引领、文旅廊道建设、业态融合发展等方面着力,推动决策落地,助力全县发展。”渠县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国春提到,将规划建设八濛山、三汇旅游客运作业区,加速风洞子库区变景区改造,规划建设三汇巴河大桥、土溪大桥等补短板项目,做优“十五五”规划。抢抓普通公路旅游化改造和幸福美丽乡村路政策契机,推动G318渠县段、渠城至红色纪念园、S203至賨人谷景区等旅游化改造,打造精品文旅廊道。聚焦渠县文旅资源,构建景区互联互通网络,为渠县“交通+康养”“交通+红色研学”“交通+露营”“航道+文旅”等新业态提供交通支撑。
在政策落地的基层实践中,乡镇层面正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细化行动方案。
渠县三汇镇党委书记王建峰表示,将以“非遗活化、古镇焕新”为抓手,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持续扩大以三汇彩亭会、三汇特醋为代表的三汇非遗影响力;利用三江六岸优美山水、古镇古巷及民俗文化的优势资源,塑造滨江特色古镇;支持三汇水八块、全鱼宴等美食创新发展,做响三汇美食名片。
围绕差异化发展路径,各地也在探索具有特色的实践模式。
“中滩镇锚定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川渝地区名特优水产养殖基地‘两大任务’,以园区带景区,以基地抓业态,串联油菜花海、撒欢乐园、水产园区、舍利塔、杜家大院等文旅点位,培育‘一村一品一主播’,大力发展赏花游、清凉游、研学游、乡村游,为‘福美之地·好客渠县’建设贡献更多中滩力量。”渠县中滩镇党委书记陈东冬告诉记者。
在渠县宝城镇党委书记唐强看来,立足镇域资源禀赋,宝城镇将抢抓省三星级农业园区创建契机,大力发展“稻+鱼”“稻+虾”等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培育集体验、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农业新业态,着力打造“诗意田园,安逸宝城”新名片。
全会把脉未来,让远方“诗篇”成行。参会人员纷纷表示,会议明确了全县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必将有力牵引文化强县、旅游强县建设迈上新台阶,重塑渠县在全市文旅发展格局中的地位。(王彦力)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