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主汛期以来,渠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通过强化预警响应、拉网式排查隐患、科学组织避险转移,累计组织208户447名受地灾隐患威胁的群众提前转移避险,用“主动防、提前转”的实战举措,牢牢守住地质灾害安全底线,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铜墙铁壁。
在大义乡庙沟村杨家坪滑坡点,地灾监测员陈志朋每天都会到现场巡查。他仔细检测山体稳定性、土壤含水量及河流堤坝坚固程度,对发现的裂缝、松动等异常情况详细记录,并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平时我们主要采用测量法和观察法相结合来监测,看裂缝有没有增大,及时做好记录。一旦发生险情,会立即上报,按预案挨家挨户通知,组织老百姓迅速撤离。”陈志朋说。
持续降雨可能引发山体崩塌、滑坡等多种地质灾害。为提升地质灾害“技防”水平,渠县与四川省第二地质大队签订技术支撑协议,强化巡查排查。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配备雨量计、裂缝计、无线声光报警器等自动化监测设备,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构建起“多渠道、全方位、多功能、全天候”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监测预警网络。
“我们通过现场调查、无人机巡查、三维激光扫描等手段,对易发区地灾隐患点进行科学分析、研判,做到及时预警、提前预警,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川省第二地质大队工程师徐欢介绍。
汛期雨水频发,是地质灾害防范关键期。渠县迅速进入临战、迎战、实战状态,及时开展隐患排查和巡查防守,已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91处。对排查中发现的3处隐患,及时采取警示、加固等应急措施,并安排专人24小时监测。同时,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协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
“我们将继续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要求,持续加大排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根据排查结果制定详细治理方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全面整治,确保安全度汛。”渠县自然资源局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余春表示。(杨鹰 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