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万源市巴山硒李迎来丰收。7月24日,由万源市梦源巴山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4万余斤巴山硒李即将送抵泰国,不仅一举拿下国际市场“开门红”,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甜蜜”动力。
走进万源市魏家镇巴山硒李产业园,目光所及皆是累累硕果压弯枝头的丰收景象。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硒李宛如翡翠,在阳光下泛着诱人光泽。果农们在林间穿梭,小心翼翼地采摘着这些即将销往各地的“金果子”。“我们的李子个大、皮薄、多汁、肉厚,现在正是最好吃的时候。”梦源巴山公司销售经理刘成娅介绍。
凭借个大皮薄、脆甜多汁的独特品质,以及下游企业的大力支持,万源市巴山硒李今年首次打入国际市场。7月18日晚间,首批4万斤巴山硒李装车发往泰国,“预计25日就能抵达。”梦源巴山公司负责人王米友表示,今后对方将根据巴山硒李的销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发货。
不仅如此,巴山硒李在国内市场同样热销,每年开园都有全国各地的客商争相抢购。广东客商王兴刚已是连续三年前来采购:“去年我们拉到广东、东北等地,客户反馈个头大、脆甜、品质好,所以今年开园就来了,总共还是拉10万斤左右。”
魏家镇硒李产业备受市场青睐,离不开长期以来的农业创新。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当地与川大、川农大等10余所高校深度合作,建立品种研发改良试验基地,成功引进蜂糖李、青脆李等30余个优质品种。截至目前,当地种植硒李3900亩,年产量200余万斤。
“我们公司今年的总产量估计有120万斤,目前80%的产量已经被预订,还有10%通过电商和外贸销售,各地订单供不应求。”王米友表示,今年公司还计划加工20万斤李子酒,加起来预计综合产值达1000万元,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双赢。
“我们长期在这里管理果园,现在果子熟了又忙着采摘,一年能有一两万元的收入。”魏家镇龙王堂村村民郭定明高兴地说。一颗颗小小的硒李,已成为当地富民强村的“黄金果”。魏家镇通过创新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大户”产业发展模式,有效带动本地5个村及周边草坝、玉带等乡镇广泛种植巴山硒李6630亩,每年可临时解决群众就近就业1万余人次。
据悉,万源市青脆李种植总面积已达3.1万亩,主要分布在魏家、永宁、古东关等乡镇(街道),涉及种植大户300余户,年产量约1.6万吨,年产值突破1.6亿元。作为其中的优质特色品种,巴山硒李已成功打造“巴山硒李”“魏李好”等特色品牌,通过“集中采购+定点展销+线上销售”模式,与浙江、北京等全国22个省、市建立了长期购销协议。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万源市目前正积极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开发李子酒等深加工产品,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升级,让青脆李这颗“黄金果”持续释放富民兴村的强劲动能。(冯津榕 陈纬 马发海 马娟 白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