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开江县任市镇的珍珠蚌苗孵化基地里,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正专注地为新到的蚌苗进行微创“插片”手术:撬开蚌壳,剪下两侧裙边,经撕膜、消毒后,将薄如蝉翼的条形裙边肌肉切成几毫米见方的小片,精准植入“种蚌”两侧的裙边筋膜中。这一颗颗即将孕育的“小珍珠”,正成为开江县串联养殖、加工、文旅三链融合的关键,构建起从“蚌苗孵化”到“珠品增值”的全产业链体系。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田水资源,开江县大力发展特色珍珠养殖,珍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县珍珠蚌养殖面积达8000亩,淡水珍珠年产量稳定在30.8吨。同时,通过引入政源珍珠蚌养殖公司,搭建标准化蚌苗孵化基地,为养殖户提供优质苗种,实现苗种自给率100%、成活率超95%,挂蚌成活率达88%以上。
“高温期间,我们每天仍挂养4万至5万个珍珠蚌。”开江民生渔业责任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吴贤镇介绍,养殖采用立体模式,水域上层养珍珠蚌,中层养鱼,下层养龙虾或大闸蟹,一亩水域产值可达1.3万至1.5万元,实现了“一水多收”。
在推动养殖发展的同时,开江县持续延伸下游加工链条,助力珍珠产业升级。目前,已建成珍珠蚌宰杀车间1个,配备先进珠肉分离设备,日处理珍珠蚌超6000个。“我们设计了两条完整的珍珠加工生产线,预计年产量将达到30吨到50吨。”开江民生渔业责任有限公司珍珠加工负责人吴孝云表示,后续筛选出的珍珠将与医药公司、化妆品公司合作,进一步提升附加值。
如今,开江县以珍珠产业为支点,正绘就出一条具有辨识度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持续动能。(杨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