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福祉,是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达州高新区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以党建引领整合特色资源,统筹多元力量,协同联动,着力构建“老有所乐、幼有所育”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用心绘就“朝夕无忧”的幸福图景。
聚焦“一老”
托起幸福“夕阳红”
在达州高新区河市镇,有一座充满温情的爱心食堂。7月21日,记者走进这座食堂,明厨亮灶的厨房里,厨师们正忙碌地准备着当天的午餐。四菜一汤,荤素搭配,还有应季水果,色香味俱全。更令人欣喜的是,得益于“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掏一点”的运营模式,这里65岁以上的老人一餐只需支付3元。
“菜色丰富,味道也不错,离家又近,价格还实惠。我一个人在家,煮饭不方便,现在有了爱心食堂,生活方便多了,子女也更放心了。”家住河市镇茶树湾社区的68岁老人周延全告诉记者。他的子女都在外地务工,平时在家做饭,子女总担心用火用电的安全问题。现在有了爱心食堂,子女也能安心在外工作了。
“我一个人住在河市这边,平时在家连个说话的人都少。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大家一起聊天,一点都不孤独,生活都有意思多了。”家住河市镇长航社区的71岁老人桂珍德感慨地说。
自去年7月运营以来,爱心食堂已惠及3万余名孤寡和独居老人,并逐渐从解决“一碗饭”升级为提供情感交流的温馨平台。
物质保障之外,医疗保障对老年人来说同样重要。连日来,区社会事业局携手各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联合开展“健康敲门”行动,为失能老人提供“零距离”的体检服务和健康指导。
“‘健康敲门’行动是针对失能老人的一项健康服务计划,我们通过社区网格员入户摸排、收集失能老人及监护人申请、家庭医生上门核实等方式,摸清摸实辖区失能老人底数,并为他们逐一建档立卡,同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举措。截至目前,我们通过家庭医生分片包村、医护团队服务到户等方式,持续为辖区800余名失能老人提供公益到家健康体检、健康指导、健康管理等多样化服务,切实打通了失能老人就医服务‘最后一公里’。”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陈黎介绍道。
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州高新区各相关部门在重阳节、“敬老月”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文艺汇演、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各乡镇(街道)还不定期举办“民生大集”,汇集政策宣讲、社区门诊、义务理发、健康咨询等服务资源,让老人切实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聚焦“一小”
用心呵护“小花朵”
在达州高新区实验学校的托管班内,辅导老师正耐心地为孩子们进行“一对一”的学业辅导。与此同时,高新区实验幼儿园的托管老师们则带领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互动游戏,教室内充满欢声笑语。
“针对双职工家庭假期‘看护难’痛点,我们精心组织了职工子女暑期托管服务。”区社会事业局教育卫生系统综合党委专职副书记潘旭介绍。本次托管服务自7月7日至8月22日,按年龄分设幼儿班和中小学班,提供兴趣培养、艺术训练、习惯养成、体育锻炼及作业辅导等多元化课程,让孩子们假期有去处、有收获、有乐趣。
关爱不止于假期。对于留守儿童群体,达州高新区同样倾注心力。
7月23日,区社会事业局工作人员走进河市镇河龙社区4组学生杨鈞粤家中,与其监护人交谈,详细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以及其父母在外工作的情况。工作人员鼓励孩子们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并建议外出务工的家长与孩子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和关爱孩子的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们‘一老一小’机制的重点。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确保留守儿童得到充分的关爱和照顾。”区社会事业局工作人员黄上宴表示。
为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达州高新区还开展了“爱心背包”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同时,通过组织各类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朝夕”无忧
政策护航绘就民生新画卷
“一老”的安享晚年与“一小”的健康成长,是民生福祉的核心关切。达州高新区精准把握群众新需求,积极探索“为老为小”服务模式,强化制度保障。近年来,达州高新区相继出台《关于推进“健康老龄化”行动的实施意见》《达州高新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清单》《达州高新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社会事业局关于印发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制度等9个安全制度的通知》等多项政策文件,为“一老一小”群体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在政策引领下,达州高新区还坚持“统筹规划、优化布局、提升功能”原则,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推进失能失智老年养护院项目建设,优化托育服务供给布局……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不断织密织牢“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让服务更有温度、覆盖更有广度、幸福更有质感。
“我们不断聚焦‘一老’群体,拓宽养老服务‘半径’,延伸养老服务‘触角’。通过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目前,全区现有公办敬老院2处、民办养老机构3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处,为推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区社会事业局民政保障科科长杨淳堯告诉记者。
“今年5月,我们投入专项资金,为全区公立学校及附属幼儿园安装185台空调,实现教学场所清凉工程全覆盖。”区社会事业局规划建设科科长肖贤春说。这一举措不仅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也体现了达州高新区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与关怀。
从爱心食堂飘出的饭香,到托管班里传出的笑语;从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的笑容,到留守儿童收到“爱心背包”的欣喜,一幅幅温馨画面共同勾勒出达州高新区“朝夕美好”的幸福新画卷,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基层的扎实落地。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我们将不断深化‘一老一小’特色服务品牌,以‘养老+惠民服务’‘托管+文化育人’为方向,全力关爱夕阳、守护朝阳,优化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区社会事业局主要负责人黄艳表示。(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