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城市更新中危旧房改造的“群众改不起、企业不愿改、政府改不动”困局,我市创新破题,推出并实践“以旧换新”原址重建模式,即政府无偿划拨土地,改造居民仅承担少量“建安直接费”,就可将安全隐患重重的旧居置换成安全新居。
在达川区三里坪街道店子梁社区二小区,红灯笼装点着崭新的住宅楼。作为四川省首个采用“以旧换新”模式原址重建的危旧房改造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这个曾饱受安全隐患困扰的“城中村”,已于近期提前完成B栋房屋交付。
该小区居民严琼告诉记者:“新房阳台大、采光好、户型好,我非常满意。想尽快开始装修,今年春节就能够住新房、搬新家。”
在这个占地3.7万平方米的小区里,共有两栋住宅楼和一栋商业综合体,生活配套一应俱全。
“作为项目建设单位,我们始终把品质放在首位。从建材选择到施工工艺,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希望能让居民住得放心。接下来,我们会配合社区做好后续服务,跟进周边配套落地,让‘以旧换新’真正换出居民的幸福感。”该项目承建方负责人崔蓉说。
2023年9月,达州市启动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针对预制结构老旧建筑、C级和D级危房等,采取“以旧换新”模式改造——把危旧房推倒,再原址重建或者异地新建。按照政策,房屋产权人与政府平台公司签订委托改造协议,政府无偿划拨用地。居民得到与原合法产权面积相同的新房,仅需支付“建安直接费”的30%。置换新房面积超出原合法产权面积20%以内部分,产权人按“建安直接费”购买;超出原合法产权面积20%以外的部分,产权人按新房当期市场评估价格购买。
达川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舒建川表示,“以旧换新”的核心是居民只需支付建安直接费,像土地划拨费用、相关税费等都不需要支付。通过这种模式破解了群众改不起、企业不愿改、政府改不动的困局,实现了多方共赢。
该小区居民王丹告诉记者:“老房子174平方米,现在选了两套105平方米的新房子,并且根据现在相关政策,我们总共只补了21万多元建安费,整体算下来,比市场价划算很多。”
新房的顺利交付,离不开居民自发推选成立的居民自管委员会的助力。自项目启动以来,居民自管委员会从户型设计到监督施工质量全程参与,架起了居民与社区、建设单位之间的沟通桥梁。
“从项目启动到交房,我们全程参与监督,居民的每个诉求都被认真对待。现在看到崭新的楼房、完善的设施,我们打心里高兴。”店子梁社区二小区小区长张瑞平说。
类似这样的“以旧换新”改造模式,已在全市多个地方广泛推广。据了解,我市有自建房121.72万栋,隐患房屋3.06万栋;中心城区危旧房1.04万套159.05万平方米,D级危房2005套11.9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启动28个危旧房改造项目,含15个“以旧换新”、10个维修加固、3个新老结合模式,惠及2.6万户居民。(陈纬 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