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水稻拔节孕穗的关键期,也是病虫害防控的决胜期。连日来,我市各地依托科技力量,大力推广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对水稻病虫害进行精准、高效的统防统治,为秋粮丰收筑牢绿色屏障。
日前,在渠县鲜渡镇宝塔村水稻基地,植保无人机正以3米的固定高度进行精准作业。区别于传统无人机,这里使用的机型搭载了先进的变量喷洒系统,能实现“靶向治疗”,既保证覆盖效果,又有效减少药剂浪费和漂移。
鲜渡镇植保无人机操作员欧小宁告诉记者,无人机可以自动识别病虫害情况,然后根据病虫害情况进行精准施药。
“之前人工施药全凭经验。现在,用无人机施药,用药量非常均匀。”宝塔村水稻种植大户白含宦说。
从“凭经验”到“靠科技”,无人机精准施药正引领着传统稻田管理迈向智慧化新征程。作为四川水稻种植第一大县,渠县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2万亩。当前正值水稻破口期,也是病虫害防治的最佳窗口期,当地分区域组织20多支专业植保队,正紧锣密鼓地开展统防统治。
渠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严小华说:“我们建立绿色、科学的防治体系,确保粮食安全,守住老百姓的‘米袋子’。”
科技护粮的图景同样在开江县上演。在甘棠镇龙井坝村的2000亩水稻示范田里,植保无人机在技术员操控下匀速低飞,旋翼产生的下沉气流有效拨开稻叶,确保雾化药液精准附着在叶面与茎秆上。
“无人机每次可以装药50升,一天可以作业1000多亩田。相比传统施药,既省药,又施得更均匀,有助于病虫害防治,提高水稻产量。”无人机操作员刘聪说。
“无人机打药,200多亩地2个小时就打完了,比起往年用喷雾器打药,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开江县甘棠镇龙井坝村种粮大户张中福高兴地说。
甘棠镇今年水稻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当地依托专业合作社与种粮大户,积极推广无人机统防统治模式,目前,已累计完成“飞防”作业1000余亩。
甘棠镇副镇长王伟表示,该镇将继续利用社会化服务统一免费发放水稻病虫害防治药物,抽调资金对辖区3000余亩集中连片水稻进行统防统治,确保粮食丰收。
目前,开江县水稻病虫害防控已迈入全程机械化新阶段,全县13个乡镇(街道)已利用无人机防治病虫害技术,对超过10万亩水稻实施“地毯式”飞防作业,各地水稻长势良好。(唐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