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共达州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有关情况,解读全会主要精神。
发布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新闻发言人陈文胜,从此次全会的基本情况、重大意义、主要特点、重要成果等方面作了主发布。市委有关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商务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分别回答记者提问,从不同方面解读全会精神。
三个方面
读懂全会的战略考量
发布会上,市委副秘书长陈翔围绕自觉行动、重大举措、必然要求三个方面,解读了市委全会的战略考量。
第一,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自觉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赋予达州文旅融合发展新使命、新机遇。全会确定这一主题,就是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加快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努力绘就“诗”和“远方”的达州图景。
第二,这是推动市委战略部署走深走实的重大举措。文化旅游业牵引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这次全会对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作出总体安排,进一步丰富完善了达州现代化建设工作布局。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落实省委发展战略,持续用力推动市委战略部署落地落实,就一定能推动达州加快发展、追赶跨越。
第三,这是构建富有达州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次全会坚持问题导向,强调要推动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加快打造文旅龙头,引领带动达州文旅提质发展、追赶超越,就是要以文旅产业塑造我市未来竞争新优势,更好支撑达州高质量发展全局。
三个突出
把握《决定》的主要考虑
发布会上,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改革办常务副主任陈中立对《决定》起草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
《决定》起草过程中,突出对标落实。始终把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贯穿《决定》起草工作,聚焦提升巴山大峡谷景区建设运营水平等省委点题任务,系统谋划具体落实举措,做到一贯到底、落细落实。
《决定》起草过程中,突出重点带动。把握创建巴山大峡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当务之急以及创建之后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长远之需,将巴山大峡谷八台山深度融合发展作为重中之重部署,以此做大做强文旅龙头,带动达州文旅产业追赶超越、振兴崛起。
《决定》起草过程中,突出融合发展。在品牌打造方面,提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巴风賨韵·安逸达州”品牌,融入全省文旅品牌矩阵;在业态培育方面,提出重点发展康养度假游、工业游等业态;在服务提质方面,提出打造“巴适安逸”的文旅服务环境;在体制机制方面,围绕经营主体、文化事业单位、统筹协调机制等提出改革举措。
三个维度
提升“巴风賨韵·安逸达州”竞争力
全会提出“巴风賨韵·安逸达州”文旅品牌。这个文旅品牌有什么特殊涵义?如何做靓该文旅品牌?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宁小礼在回答记者提问中表示,这个文旅品牌具有鲜明的达州特色,是提升达州文旅竞争力、吸引力、美誉度的关键所在。
“巴风賨韵”,承载着达州独特的巴文化底蕴、大巴山自然风光和巴人风采;“安逸”一词在全国来讲具有很强的四川辨识度。所以,“巴风賨韵·安逸达州”文旅品牌,既体现达州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又彰显达州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精神特质和热情豁达、诚实守信的待客之礼,有利于融入“锦绣天府·安逸四川”主流宣传基调,借势借力吸引更多游客体验分享达州文旅的独特魅力。
下一步,将从三个维度发力,加速提升达州文旅的辨识度、影响力、竞争力。
一是打造多极文旅地标,让文化“可感知”。加快推动巴山大峡谷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深入推动巴山大峡谷与八台山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全国巴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发展核心高地,将抽象的巴文化转化为可体验、可参与、可回味的文旅产品,让游客在山水与人文交融中触摸巴风賨韵的温度。
二是打造多元文旅名片,让特色“更鲜明”。深挖“巴人故里、红色达州、中国气都”的独特文旅价值,推出一批承载巴风賨韵的文艺名作,做强名人文旅品牌,打造“达”字号文旅名品,打响“达州味道”美食名片。通过系统整合与精准打磨,将分散的特色资源聚合为品牌核心竞争力,让“名作、名人、名品”三张名片相映成辉,共同勾勒出达州文旅的鲜明标识。
三是构建立体传播体系,让影响“再扩大”。实施文旅品牌整合行动和新媒体传播工程,瞄准“成渝西”核心客源市场精准发力,探索全球推介与国际营销新模式。深化区域协作,协同打造跨区域文旅品牌,推动“巴风賨韵·安逸达州”的影响力从区域圈层向更广阔市场辐射,形成品牌扩散效应。
五大举措
发挥巴山大峡谷核心引擎作用
巴山大峡谷作为达州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有哪些创新举措?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旅融合发展中心主任马春霞表示,巴山大峡谷作为达州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五大创新举措,推动“诗与远方”深度交融,让巴文化“活起来”、景区“火起来”、产业“强起来”。
第一,突出文化IP提炼,激活巴文化“芯片”。深挖巴文化精神内核,将“忠勇信义”的巴人精神转化为可感知、可消费的文旅符号。以“巴文化”为线索,串联大象洞、桃溪谷等核心景点,开发“巴人图腾”系列文创产品,让游客带走“巴山记忆”。
第二,强化场景打造,构建沉浸式体验矩阵。创新推出“1+N”文旅融合场景体系:“1”是以景区游客中心“巴山之光”展陈馆为统领,通过数字光影再现巴人迁徙史诗;“N”是布局多个文化体验节点,让历史可触摸、可互动。
第三,升级旅游演艺,活化巴山千年传奇。打磨提升《梦回巴国》史诗剧,重现巴国兴衰;创新推出土家婚俗非遗秀,游客可参与“抢绣球”“巴人舞”等环节;实景剧《祈福巴山·山河共声》以峡谷为幕、桃溪为曲,打造视听盛宴。
第四,植入文化导视,实现“一步一景一故事”。将三千年文明密码注入每处标识系统,让文化浸润到每一个细节。
第五,活化民俗活动,推动文旅共生共荣。常态化举办“巴人钱棍舞”“薅草锣鼓赛”,开发非遗研学游;联动周边村落,推出土家“高山流水”民宿体验、巴山背二哥徒步线路,让土家文化生生不息活态传承。
四个推动
加快建成区域旅游中心城市
全会提出“推进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下一步达州如何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做实产业支撑,推进文旅产业向支柱产业迈进?市文体旅游局局长王通表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融合是主题,产业是关键。
一是推动业态多元拓展。以建设大巴山—嘉陵江红色文化主题文旅风景道、荔枝文旅走廊等为轴线,加速推动文旅资源串点成线、连片成面、业态融合。聚焦首发经济、夜间经济、低空经济、演艺赛事经济等新赛道,谋划布局一批重大文旅产业项目,主攻文博游、康养度假游、红色游、工业游、乡村游、演艺赛事游“六游”业态,同步培育研学游、低空游等新业态。
二是推动产品提质升级。整合巴山大峡谷八台山、月亮坪、黑宝山等优质森林康养资源,开发“森林+康养”复合型产品,打造千里大巴山文旅新地标;推动方大达钢、普光气田等工业资源文旅转化,以新达钢创4A、建设老达钢记忆公园、达州三线建设记忆馆为重点打造一批工业旅游产品;加快罗家坝、城坝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档升级神剑园及达州红军战史馆、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等红色景区;创新举办全国性马拉松赛、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等文体赛事活动,引导“演赛流量”向“在地消费”转化延伸。
三是推动市场主体培育。实施文旅企业“培优育强”工程,力争2027年规上企业达380家以上,形成“龙头带动、中小协同、跨界融合”的产业集群。推动市属文旅国企转型,组建达州文旅发展集团,参与景区开发、IP运营等;围绕民宿、文创、演艺等新业态,培育发展一批中小民营企业。
四是推动政策协同创新。用活用足省级政策,配套完善市级措施,设立文旅融合专项基金,强化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保障,加快建立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推进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改革。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强化部门协同,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消费者受益”的融合发展生态,助力文旅产业迈向支柱产业。
三个突出
做好质量、增量、流量“三篇文章”
达州如何以文旅消费提振社会消费活力?市商务局局长简奎表示,商务部门将重点做好质量、增量、流量这“三篇文章”。
一是突出文化内涵,提升消费质量。出台《2025年达州市促进商贸领域经济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引进一批西南、全省、川东北的首店。对标省级“烟火小店”标准,计划通过3年时间评选出100家承载巴渠文化和城市记忆的“巴山小馆”,宣传推广达州美食。
二是突出旅游特色,挖掘消费增量。推进巴山大峡谷、八台山争创“乐游蜀地”省级消费新场景,打造一批市级消费新场景。举办巴山啤酒节、农特产品展销会等商业促销活动,把文旅带来的流量转化为消费的增量。以“公园商业”为核心概念,探索打造湿地公园非标商业项目,提升市民生活体验感。
三是突出活动人气,汇聚消费流量。实施“达品出川”市场拓展行动,激发爱达州、买达州的消费热情。联动县(市、区)举办春夏秋冬四季主题消费活动1100余场次(目前通川、渠县、开江等地“清凉消夏”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紧盯七夕、国庆、中秋等消费节点,开展满减、打折、抽奖等促销活动,支持商圈举办非遗、国风等民俗表演,让达州商业更有活力,更有美感。(闫军)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