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夏季蔬菜上市旺季。在大竹,田间地头采摘忙,沾满晨露的茄子、青椒被装筐,冷链车在田边候命——曾经“提篮叫卖”的本地蔬菜,如今当天采收、当日发车,次日就能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商超货架上。这些新鲜蔬菜,不仅装满了全国百姓的“菜篮子”,更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清晨6点,在四川省巴山绿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里,村民们忙着采摘茄子、辣椒、黄瓜。这些带着晨露的新鲜蔬菜,将按订单准时发往成都、北京、深圳的商超货架。
“我们每天要采收蔬菜十余吨,当天下午,就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北京、成都、上海等一线城市,明天就会在当地的盒马鲜生平台超市进行销售。我们有机茄子供应价为7元一斤,价格是普通茄子的5倍。”四川巴山绿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邓林萍说。
扎根大竹十多年,巴山绿源专做高山有机蔬菜。不用化肥用有机肥,不打农药靠生物防治,每棵菜都带着“有机身份证”。公司还主动对接全国农超,产地直供不转手,让大竹高山有机蔬菜直通千家万户的餐桌。
邓林萍告诉记者,公司现与全国盒马、深圳天虹、京东、叮咚等平台成功对接合作,将有机蔬菜销往全国各地的一二线城市,每年公司向这些平台供应30多个品种蔬菜,订单量3500余吨,产值达3600余万元。
大竹的蔬菜种植,向来不缺特色品牌。铁峰山家庭农场依托高海拔、温差大的天然优势,种出的樱桃番茄、水果黄瓜等十余种蔬菜成了“抢手货”,年产量700吨,年产值超300万元,稳稳占据全国多地市场。
“当前,我们的有机樱桃番茄已大量上市,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供不应求,预计亩产可达5000斤左右,每斤售价在10元,每亩产值达5万元。”大竹县铁峰山家庭农场负责人杨化军说。
从“小打小闹”到“全国热销”,背后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民参与”的合力。近年来,大竹县牵手农业科研院校,办起技术培训班,让种菜更讲科学、更成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蔬菜种植24万余亩,认证有机蔬菜品种30余个,全年蔬菜产量达63万吨、产值16.8亿元。靠着与全国农超的紧密对接,曾经“提篮叫卖”的大竹蔬菜,已走进全国大市场。(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