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高考落幕、暑期到来,“考后游”“毕业旅行”热潮如期而至。渠县紧抓契机,推出研学游、清凉游等丰富暑期游产品,在毕业季与“暑期档”的双重叠加下,一场精彩纷呈的“文旅盛宴”正火热上演。
研学游:触摸千年文脉,让行走的课堂更有深度
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回顾厚重历史、在乡村研学基地感受乡村振兴、在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探访巴賨文明……刚刚到来的暑假,渠县文旅消费活力涌动,各类“研学”项目成为众多父母为孩子精心挑选的假期“必修课”。
“起笔藏锋,收笔回锋……”近日,在渠县“探秘古韵·简牍书写”研学活动现场,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正火热开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驻城坝遗址考古工作站的考古员化身“历史导师”,与县城坝中心工作人员一同带领渠县问墨堂书法培训机构的40余名学生,以竹简为纸、狼毫为笔,沉浸式临摹《城坝事迹》。
“原来这些文字背后还有一段这么精彩的故事。”学生董志辉举着临摹的竹简,眼中满是惊叹,“头一回觉得课本上的知识变得可感、可触。”
据渠县城坝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心主任唐硕介绍,此次活动是“陶文賨彩·探迹织新“主题系列活动之一。该主题活动涵盖简牍书写、文物写生、賨布织染、陶器修复、文物拓印、实地探访及专题讲座等特色项目,由专业人士现场授课、实操指导,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形式,构建起沉浸式文化体验矩阵,带领学生们感悟巴賨文化的魅力。
随着近年研学热潮兴起,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渠县打造多元研学场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渠县文庙内,学子们习传统揖礼、拜谒先师,在古制中感受儒家文化的浸润;驻足渠县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展柜前,听讲解员串联起地域发展的千年脉络;在渠县城坝遗址,参与模拟考古,亲手触摸古代賨人生活的痕迹;在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数字技术让“汉阙”活起来,在光影中读懂汉代文明的印记。
“今年,《探索巴賨文化研学新模式,打造文旅融合新示范》被纳入全县2025年度微改革项目。为此,我们正在规划设计巴賨文化寻根之旅精品研学游路线,开发精品研学课程,编撰巴賨文化读本,研发文创产品,举办文物展、巴賨文化大中小学生书画展,拍摄巴賨文化研学视频,打造‘巴賨风韵’书屋等,致力于将巴賨文化研学游打造成渠县旅游的新品牌。”据唐硕介绍,截至目前,已研发设计“巴賨风物”文创精品150余套并展出,开展巴賨文化“进课堂”“五进教育”“解说员和小小解说员比赛比拼培训”以及各类实地研学活动达100余场,建立川师大研学、劳动与实践、实习实训三大基地,渠县·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冯氏家风馆)于今年6月下旬还被成功纳入全国首批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单位。
清凉游:聚焦旅游人气,自然山水变身消暑胜地
7月5日,在渠县龙嬉谷旅游景区,游客人潮如织。在经历了紧张的考试后,学生们迎来了欢乐的暑期时光。
晌午时分,景区观光车前早已排起长队,等候漂流的游客们头戴安全帽、身着救生衣,个个“全副武装”,即便烈日炎炎,也丝毫挡不住大家跃跃欲试的玩水兴致。
“刚放暑假,就想着带女儿出来好好玩一趟,早就听说龙嬉谷的漂流很有特色,虽然以前也在其他地方体验过漂流,但来这儿还是头一回。”渠县游客冯女士一边帮女儿整理着救生衣,一边笑着说,“你看孩子这兴奋劲儿,从出门就念叨着,就盼着赶紧坐上橡皮艇,感受一下这儿的水流和风光,我们一家人都特别期待这次的漂流体验。”
话音刚落,观光车的喇叭开始催促大家上车,跟随车流一路向漂流的起点驶去,沿途尖叫声不绝于耳,只见哗哗的溪流内,橡皮艇随波起伏,游客们举着水瓢、水枪互相“攻击”,笑声、喊声混着水流声,在山谷里炸开一片热闹。
“景区于5月23日正式开启漂流项目,开园1个多月来,累计接待游客超1万人。进入7月旺季,我们每天接待游客1500余人,随着学生陆续放暑假,前来漂流的人群多以亲子家庭为主,一般都是自己开车来玩,一玩就是一下午。”渠县龙嬉谷旅游景区负责人谢可轩介绍,为契合考后消费需求,景区还推出优惠活动:中、高考生凭准考证可享漂流5折优惠,身高不足140厘米的儿童也能享受折扣。
此外,为丰富广大游客的漂流体验感,今年夏天,龙嬉谷景区精心筹备漂流音乐泼水节,活动将从7月12日持续至8月11日,每周举办一场。现场玩法多样:既有泼水大战、电音漂流夜(搭配现场打碟、乐队及艺人演唱)等动感环节,也有荧光秀、泡泡秀、烟花秀、动漫角色扮演、亲子舞蹈等特色项目,更有铁路火锅露营、烧烤啤酒派对、非遗美食展等配套体验,让游客全方位感受欢乐氛围。
新业态:深挖需求破圈出彩,既要“网红”又要“长红”
“加油!我们的选手已经平稳闯过第一关,接下来的关卡要注意了……”7月5日晚,渠县水上闯关活动现场灯火通明,尽管已连续举办一周,赛事的热度却丝毫未减。赛区外围早已被观众堵得水泄不通,而在候场区,来自各行各业的参赛选手摩拳擦掌,就等上场露一手。
“最近刷短视频总刷到渠县的闯关活动,看到这么多人参加,我也想试一试。”正在等候中的参赛选手陈果告诉记者,刚参加完高考的他,想借比赛挑战自己,放松心情,“我还特意看直播总结了比赛经验,对这次的比赛充满了信心。”
赛事的火热,让渠县在互联网上小有名气。据了解,这场由数位网络名人策划主办的“渠县水上闯关”活动,相关话题播放量累计超10亿次,视频持续占据同城热搜榜,热度居高不下。
“出圈”是思考的起点。今年,渠县通过多样的线上线下文旅活动,巧妙串联烟火美食、千年文脉与山水风光,推出“消费满299·抽百万大奖”“以旧换新”等系列惠民举措,为游客送上了集“吃喝玩乐游购”于一体的一站式文旅大礼包。
乘势而上谋变,该如何守住“长红”?据渠县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渠县正聚力打造“福美之地·好客渠县”形象品牌,围绕“景美、食香、人好”三大核心要素,将深度挖掘巴賨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民间文化以及农耕文化等特色资源,深入阐释渠县人“忠勇尚义、热情好客”的人文特征,塑造具有高辨识度、强美誉度的“好客渠县人”口碑形象。着力通过“因人而暖、因食而留、因景而恋”的独特体验叠加效应和形象宣传,实现市民文明素质普遍提升,核心景区吸引力、非遗美食产业化水平及游客体验显著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同时构建高效的自媒体矩阵,扩大网络声量,将“福美之地·好客渠县”打造为全县核心文化标识与发展动能,努力走出一条彰显渠县特色、焕发宕渠魅力的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子,推动渠县成为区域文化旅游新高地。(王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