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对万源市而言,这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时代考卷,更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关键硬仗!
今年以来,万源全市上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站位扛牢责任,以“等不起、慢不得”的标尺丈量成效,将巩固衔接工作置于全局发展的核心,吹响了尽锐出战、决战决胜的嘹亮号角。
号令既出,动若风发。万源市聚焦短板弱项,锚定重点目标,以超常举措精准发力,牢牢筑起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铜墙铁壁”,确保巩固衔接工作顺利过渡、全面达标,奋力谱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异答卷!
精准监测强帮扶
构建防返贫“安全网”
防止规模性返贫是必须守牢的底线。为此,万源市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域、反应灵敏、帮扶有力的“防返贫安全网”,将精准监测与有效帮扶紧密结合,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早消除,牢牢守护着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
2023年,对于万源市八台镇村民陈某一家而言,曾是阴云密布。作为家庭顶梁柱的陈某在外务工时突发脑溢血,高昂的医疗费用瞬间压垮了这个普通农家,陈某甚至萌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就在这个关口,万源市精心构筑的防返贫监测网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村组网格监测获悉相关情况后,镇村两级迅速行动、主动作为,精准研判其面临的巨大返贫风险,及时将其纳入监测对象。
随后,相关部门根据风险原因,迅速针对陈某一家制定了针对性帮扶措施,不仅为陈某申报了医疗救助,还为其一家落实低保2人,申请防止返贫基金8万元,申报红十字基金1万元,申领民政临时救助3000元,同时还帮助陈某一家介绍就业岗位、发展庭院经济等。
通过精准帮扶,陈某的身体目前已逐渐恢复,现从事公益性岗位,加上妻子外出务工,以及父亲在家务农并发展庭院经济,母亲在附近果园务工,全家人收入持续稳定,家庭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及时有效化解了陈某一家的返贫致贫风险,真真切切解决了陈某一家的实际困难。
陈某一家的转危为安,是万源市系统性构建防返贫监测帮扶体系成效的一个缩影。为了确保这张“安全网”覆盖全域、灵敏高效,万源市今年以来持续完善监测帮扶体系,进一步压紧压实网格职责,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和帮扶干部熟悉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政策。
同时,深入落实筛查预警机制,统筹采取村组研判、线上问询、入户核查等方式逐户核实风险线索,并依靠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基层干部日常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常态化监测,真正做到应纳尽纳。针对重点人群,坚持因户施策,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培育产业强引擎
拓宽增收“动力源”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就业稳定是民生改善的根本。万源市将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促进更高质量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的核心引擎,让群众的笑容成为致富路上最温暖的注脚。
六月盛夏,正是夏秋茶生产的黄金时节。在万源市固军镇茶园坪村,万源市巴山云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工作人员正加紧赶制即将发往全国各地的优质夏秋茶。与往年不同的是,该公司今年采摘茶叶从机采全面改为纯手工采摘,不仅有效提高了夏秋茶产品品质,也为更多群众带来了就业岗位和稳定收入。
在忙碌的人群中,永宁镇锅团园村40多岁的村民何仁翠动作娴熟地采摘着鲜叶。对她而言,葱郁的茶园不仅是风景,更是实实在在的“钱袋子”。“我平时还要来负责管理茶园,一年下来能稳稳当当挣到2万多元钱呢!”何仁翠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截至目前,巴山云叶公司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茶叶基地1642亩,覆盖万源市固军、永宁、旧院等乡镇,这不仅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解决了当地产业“空心化”的难题,更成为吸纳村民就近就业的重要平台,走出了一条“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共同富裕之路。
为了让更多群众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万源市构建起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一方面,聚焦托底性帮扶和东西部协作政策优势,促进群众持续增收;另一方面,印发《万源市2025年庭院经济发展项目工作方案》,明确养殖、种植、加工、休闲旅游、服务等五大行业补助标准,通过“以奖代补”方式进行政策扶持,帮助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稳定增收。
同时,全面摸清脱贫户、监测对象劳动力就业状况、技能水平,不断强化就业技能培训针对性,提升培训质量,进一步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利用劳务协作、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帮扶车间、项目建设、新型经营主体、技能培训等多渠道帮助返乡回流人员再就业。
精雕细琢提颜值
绘就乡村“新画卷”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与群众密切相关。万源市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作为巩固衔接工作的重要抓手,努力让乡村从“面子”美到“里子”,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走进如今的万源市魏家镇,一幅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新貌映入眼帘:道路平整畅通,房前屋后清爽利落,昔日乱堆乱放的景象不复存在。这份“颜值”的显著提升,源自该镇今年以来从小处着眼、从细处入手、从实处发力,全面“治脏”、全力“治乱”、全速“治差”,助推乡村面貌蝶变新颜。
魏家镇以镇村全域“清”、干群全员“治”、环境全面“净”为目标,实行了班子成员包村、镇干部包组、村组干部包片、公益性岗位包区域的工作方法,并建立党委督治、人大督办、纪委督效“三督”工作机制,并落实人居环境整治日清、周结、月考、季评,确保人居环境整治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在具体行动中,该镇扎实开展边坡清理、路基修复、路面清扫,实现路面干净整洁、边沟畅通无淤、路肩整齐坚实。同时,坚持分段治理、总段合围,规范占道经营,设置道路警示标识,清除废旧广告牌、生活垃圾等,实现户户干净有序、村村提质靓颜。
更为可贵的是,当地探索建立了“积分制+乡村治理”新路径,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遵纪守法、乡风文明等行为量化成积分,有效激发了村民“主人翁”意识,引导大家自觉破除陋习、养成良好习惯,推动环境整治从“一时清脏”向“长效管护”的深刻转变,持续擦亮乡村振兴的生态底色。
魏家镇的生动实践,折射着万源市在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上的系统谋划与全域发力。今年以来,万源市全力推进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持续落实监测户住房保障资金,将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纳入危房改造范围,确保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加大农村供水风险和隐患排查力度并动态清零。
万源市以人居环境整治的“小切口”撬动了乡村面貌的“大变化”,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硬支撑”提升群众生活的“软实力”,一幅生态美、环境优、设施全、生活好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巴山深处徐徐铺展,成为巩固衔接工作最动人的底色!(冯津榕 马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