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川东大地生机盎然。大竹县工业经济发展正经历着从“量”到“质”、从“速”到“效”的深刻蝶变。
2025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大竹县以“231”产业体系为核心引擎,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的双轮驱动下,工业经济发展呈现“指标承压、动能集聚、质效提升”的趋好态势,为全年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1至5月,大竹县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04.62亿元,工业投资领域展现出强劲活力——投资完成27.5亿元,增速15.5%;制造业投资更是以37.6%的增速领跑,达23.4亿元,技改投资完成7.7亿元。这组数据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大竹县工业经济在转型期的独特韧性:当传统产能面临调整,新的投资动能正加速集聚,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产值比重达65.14%,成为稳定经济大盘的“压舱石”。
产业脊梁挺起
链式发展激活资源禀赋
在四川荣煜垣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7万锭纺纱设备吞吐银白纱线,工人穿梭巡检。“目前,企业正扩建苎麻纺纱车间,投产后产能将增加4.5万锭。”总经理余春红坦言,落户大竹是因为这里有13.5万亩苎麻地的资源优势。“中国苎麻之乡”的独特地貌孕育出全国最优苎麻,原麻平均单纤支数达2000支,最高2800支。在县委、县政府“全周期护航”下,企业创下“当年签约、基建、投产、升规”的“大竹速度”。
依托优质竹麻资源,大竹县竹产业多点开花:13家竹加工企业、20家小微企业年加工干竹笋500吨、鲜竹笋5000吨,“竹宝宝”等9个品牌打响,竹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超70%,2023年竹产业产值达3.4亿元。川东竹海——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累计投资10亿元,建成20余处景观,年接待游客3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02万元,实现“竹+旅游”深度融合。
大项目引领产业升级:投资33亿元的四川兴竹生物基新材料、40亿元的泰盛集团竹浆纸、10亿元的竹缠绕一期项目,构建起大竹县“三竹鼎立”竹产业体系,推动从资源大县向经济强县跨越。
如今,“231”产业体系加速落地:1至5月,大竹县29户电子信息企业产值13.44亿元,12户竹麻新材料企业产值达4.13亿元,31户智能制造企业产值达26.97亿元;农产品加工、轻纺鞋服、能源建材等产业协同发力,产值分别实现17.2亿元、10.88亿元、31.98亿元,“龙头引领、链条协同、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已然成形。
数字浪潮焕新
智改数转驱动质效跃升
走进四川川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分厂车间,机器轰鸣中,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线满负荷运转,除人工装配外,全流程自动化运行,设备屏上跳动的实时数据,记录着每一个生产瞬间。
幕后的“智能大脑”——川环数字化平台,将业务与管理系统迁移至“专有云”。工人通过手机APP,即可实时监控各车间的生产质量、工艺参数与设备状态,生产计划、合格率、库存等信息一目了然。传统工厂由此蜕变为全流程智能化工厂。
这些成就正是大竹县“智改数转”的生动注脚。聚焦重点产业链,实施“龙头引领+诊断赋能”协同驱动,大竹已完成127家规上工业企业线上诊断(2025版正在加紧评估)、12户线下诊断,L1以上企业达107户,占比84.25%。超3亿元技改资金注入,带动规上企业数字化率提升20%以上,让传统产业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生。
此外,在企业培育的“赛马场”上,依托“精心筛选、精准辅导、精细服务”的“三精”举措,大竹县构建起企业成长全周期服务体系。2025年,该县新增规上企业9户,数量全市第一;福翔科技、亚缇纺织等15户企业正申报专精特新企业,英诺维新材料紧扣专精特新“小巨人”发起进军;荣煜垣等企业则向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发起冲刺;鑫宏创新、拓讯科技等4家企业瞄准市级技术中心,一幅“小升规、规做精、精做强”的企业进阶图景正在展开。
服务暖流涌动
精准帮扶破解发展堵点
今年以来,大竹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进驻企业,236名干部化身“企业管家”奔忙在助企一线,深入开展“千名干部驻企业强帮扶促发展”行动,畅通沟通渠道,宣传惠企政策,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精准服务激活民营经济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蓄力。
四川鹤明宏华纺织有限公司的发展便是生动例证。这家集内衣全产业链于一体的重点招商企业,旗下冰妮丝品牌已在110多个国家注册,产品畅销全球,2024年产值达7亿元,销售额6.5亿元,创汇4200万美元。“二期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3个月!”公司后勤主管高美林点赞道,“当地政府全程帮办手续,投产后又协调解决用工、融资等问题,让我们企业倍感暖心……”
这样的“加速度”,源于帮扶行动的深度赋能。干部驻企畅通政企沟通,宣讲惠企政策,靶向破解生产经营与项目建设难题。二季度,全县21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100%驻点服务,收集的320个问题已解决315个,办结率达98%。
“企业秘书”机制如同一座桥梁,架起政企沟通的“快车道”。各项帮扶措施、惠企政策的全面落实,进一步坚定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2场政银企对接会注入金融“活水”,3场产销对接会打通产业链条,2场智改数转座谈会明晰转型路径,促进了民营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让企业在市场浪潮中倍感温暖,更添发展底气。
站在年中节点回望,大竹工业经济已勾勒出清晰的奋进坐标。下一步,该县将以抓研判强增量、抓项目强支撑、抓培育强总量、抓招商强动能、抓创新强转型、抓服务强市场六大行动持续夯实发展根基。
从车间里的智能设备到园区里的新兴项目,从企业的技术创新到政府的贴心服务,大竹县正以工业经济的“转型之变”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随着各项举措的落地生根,这座川东工业重镇必将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乘风破浪,稳健前进。(曹芮铭 杨少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