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万源市遭遇罕见旱情,降水量仅6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8%,部分地区达特旱等级,全市5.4万余名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告急。面对旱情严峻考验,该市以“保民生、稳大局”为使命,党政统筹、全民动员,打响抗旱保供攻坚战,实现城乡供水安全、农业稳产保收、社会秩序稳定。
该市高位部署,构建起“书记市长双挂帅、四套班子包片区、党员干部沉一线”责任体系,压紧“部门包乡镇、乡镇包村组”分级包保制。市级部门全员下沉,对帮扶联系村开展“一对一”抗旱保供帮扶,解决饮水设施维修、应急送水车辆调配等难题,实现“村村有保障、户户不断水”。市纪委监委联合督查组以“四不两直”方式明查暗访,确保应急送水到位,筑牢抗旱责任“铁防线”。
同时,依托“天—地—空”立体监测网络,加密雨情、水情、旱情会商研判,召开旱情会商会25次,精准发布干旱蓝色预警,制定全域抗旱保供作战图。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2次,对干旱地区形成了有效降雨,极大缓解了旱情。相关部门还加强动态管控寨子河水库主水源,紧急实施白沙河至寨子河跨河流补充调水工程,建成后可持续向寨子河水库补水,保障城区10万人用水需求,牢牢掌握抗旱主动权。同时储备大功率抽水设备40台,极端情况下可抽取寨子河水库水源,确保应急水源“不断供”。
该市还组织水利、农业等领域30余名骨干专家,成立9个技术指导组,分赴草坝、玉带等旱情严重乡镇,开展“一镇一策”精准帮扶。先后投入送水车共计208辆,开展应急送水1500余车次。通过拦河筑坝、钻井取水、寻找新水源点等方式,新增水源222处,维修拦水坝、蓄水池216处,检修水厂、山坪塘等设施56座,铺设供水管道22.8万余米,惠及4.5万余饮水困难群众。针对山区“送水难”,实施“储水桶入户+应急车队覆盖”模式,特殊群体用水保障率达100%,确保偏远村组“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此外,通过科学规划“6+4”供水体系,全力推进“两年甘露润心”行动,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现官渡、白沙片区成功通水,惠及群众十余万人,大竹、竹峪等片区已开工建设,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5%,进一步实现“同网、同质、同价、同压”目标,提升抗旱保供能力。
其间,还开展了节水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活动,发放宣传手册5万余份,倡导科学用水理念。动员群众抢抓降雨时机蓄水保水,实现“水池满容、资源增效”。发动企业、志愿者参与联防联控,形成全社会节水护水合力。(冯津榕 王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