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麟创新科技的“百日投产”奇迹,到开江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的“保姆式”服务,达州正在用一项项务实举措重新定义营商环境的“速度与温度”。当项目审批时限从180天压缩至35天,当“企业之家”服务体系覆盖全生命周期,这座城市正成为投资兴业的“强磁场”。
营商环境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软实力。达州深谙“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硬道理,从“企业开办零成本”的制度创新,到“千名干部驻企”的精准帮扶,从“政银企”联动的金融活水,到“产教融合”的人才输送,构建起“政策+服务+生态”的三维支撑体系。这种“用户思维”的服务革新,让企业不再为审批流程繁琐而烦恼,不再为要素保障短缺而担忧,不再为市场拓展艰难而发愁——正如韩国企业家张墉洙的切身感受“贴心的服务让我们在异国他乡找到了家的温暖”。
政务服务的“加速度”彰显政府职能的“深度转变”。达州以“园区事园区办”“企业事网上办”为突破口,将审批权限下放、流程再造,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成为常态。同时“首末位汇报”“双月拉练”等机制创新,倒逼各级部门比服务、拼效率,形成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这种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不仅提升了行政效能,更重塑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从“被动响应”变为“主动赋能”。
营商环境的“温度”源自对企业需求的“精准把脉”。大竹经开区为纺织企业解决用水用电难题,开江县通过“县长早餐会”倾听企业心声,达州市级部门兑现96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这些细节背后,是对企业“痛点”“堵点”的深度洞察。达州的实践证明,优质的营商环境不仅是政策文件的“堆砌”,更是“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的真诚付出——当企业的每个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回应,当每个困难都能获得有效解决,自然会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链式反应。
在区域竞争从“政策比拼”转向“环境比拼”的今天,达州的营商环境建设已然走在全省前列。但更重要的启示在于: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领跑全省”到“对标全国”,达州正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持续优化服务、完善机制、提升效能。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不仅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更向外界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选择达州,就是选择未来;投资达州,就是投资机遇。
营商环境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而达州已然跑出了加速度。当“投资沃土、兴业高地”的品牌愈发响亮,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巴渠大地扎根生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吸引力,更是其迈向工业强市的坚定决心。这是达州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更是对“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求的深刻诠释——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唯有以一流环境聚一流企业,以一流服务创一流业绩,才能让“重振巴渠雄风”的梦想照进现实,让“工业兴市”的蓝图变为壮美画卷。(何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