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田园寻景寻味,在秀美巴山望山看水,在罗家坝遗址触摸历史……“文化味浓”“烟火气足”“体验感好”,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宣汉各大景区人流如织,迎来了一波旅游高峰,推出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不断创新了文旅消费场景。
据统计,“五一”假期,该县累计接待游客127.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8.7%。全县A级景区接待游客30.98万人次,门票收入512.52万元,分别增长11.5%、10.3%。
5月1日,记者来到了宣汉县月亮坪旅游度假区看到,占地百亩的知青林成为了不少家庭游“打卡点”。而在不远处,全长1314米的树冠云廊化作“空中舞台”,专业舞者身着汉服在20米高空翩翩起舞,衣袂与云海、冷杉相映成画。
与此同时,不断迭代的新业态、新场景,也为宣汉文旅热潮“添一把火”。
在巴山大峡谷景区,景区工作人员正在邀请游客体验“外骨骼机器人”,引得一旁的游客纷纷驻足。体验者只需要腰上一扣,腿上一系,根据智能语音提示设置增减速度,就能体验健步如飞的登山快乐。
“我们景区推出了‘五一嘉年华·沉浸大巴山’狂欢节,重点打造‘巴山迎客·山河共生’祈福实景演艺、‘巴风土韵·喜嫁千年’土家婚俗非遗秀等消费场景,接待了游客12.12万人次,门票收入459.63万元。”巴山大峡谷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应对旅游高峰,该景区还提前部署,开通了宣汉、达州两地的景区直通车,根据客流量来调整运行,加强安全保障,优化游客服务,全力为游客营造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据了解,“五一”期间,宣汉还举办了“乡村旅游”活动。推出“赏花+乡村游”“赏花+文化”等农旅融合新模式,举办“情定大成玫瑰音乐节”“花仙谷月季秀”“樱秀峰城·巴国有厘”等赏花活动。同时,在洋烈水乡开展文化惠民演出、舞狮非遗表演、书画作品展、水上游船,吸引游客参与体验。
近年来,面对文旅消费的广阔市场,宣汉因地制宜,在创新供给、服务提升等方面下功夫,“文旅流量”加速转化为“消费增量”。这场文旅热潮不仅展现了宣汉“全域旅游”的蓬勃活力,更成为乡村振兴与文旅经济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符艳 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