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缺龙头、缺链条、缺集群、缺平台”的发展之困,达州深入实施“双园驱动”战略——高新区扩区调位重塑产业版图,东部经开区从零崛起筑造开放高地。两大园区双核共振,以体制机制革新释放发展动能,在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奋进曲中,奏响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2021年,达州高新区开启了传统工业园区的“蝶变”。规划面积拓展至451平方公里,“一区多园”架构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枚章、服务一条龙”。这场“物理扩容”催生的“化学反应”,让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如活水奔涌,能源化工、集链成群,玄纤麻纤、双纤共舞,数智产业、高位求进,低空经济、步履坚实。
“我们以靠前服务贴心、牵线搭桥省心、配套护航暖心这‘三心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干部职工主动走进辖区每一家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积极组织银企对接会等对话渠道,全力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着力解决企业生产、清欠等问题,让民营企业大胆发展、放手干事,当好企业‘娘家人’。”达州高新区科技与产业发展局负责人说。
30多公里以外,达州东部经开区在丘陵平地间破茧成蝶,上演着“无中生有”的产业奇迹:基础设施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民生工程项目齐头并进,亭子文教城“初步成城”、麻柳智造城“完全成城”,项目推进成为新区建设的“主战场”,“经开速度”成为了新区如火如荼的“代名词”。
达州东部经开区产业发展局副局长王华琼告诉记者,达州东部经开区围绕达州钢铁、星空钠电、中基导电炭黑三个百亿级龙头企业,打好化工园区金字招牌。开展绿色钢铁产业、钠电产业、化工产业“链式”招商,带动园区钢焦尾气耦合能源化工、智能制造、化工新材料等上下游配套产业集聚,全力构建“引进一个龙头、带动一片产业”新格局,为建设千亿级园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注入强劲动能。
改革潮涌处,开放风正劲。达州以“双园”为支点,联动7个县(市、区)工业园区协同并进,构建“2+7”全域工业矩阵。达州工业全域攻坚、协同发展,交出硬核答卷,实现历史性跨越,制造业税收年均增速达21%,工业投资额连续四年进入全省前七;主导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1.8%。
“方大达州钢铁的搬迁不仅是空间转移,更是通过技术升级、产业整合和区位优化实现全面转型,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新厂区位于达州东部经开区麻柳智造城,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与周边产业形成协同效应。比如,我们借助万州新田港,年物流成本可节约3000万至5000万元。同时,东部经开区规划建设钢铁及配套产业园,吸引耗钢型下游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达钢搬迁升级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何亚飞说。
“达州天然气、锂钾资源丰富,而且磷化工产业基础雄厚,可以充分发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我们选择达州高新区,除了这里区位优势,以及产业链聚集优势之外,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年时间,便帮助我们实现了项目竣工投产。这样的‘达州速度’坚定了我们将国内一流的磷酸铁锂生产线布局在这里的信心。”锂白新材料科技(达州)公司副总经理魏磊说。
达州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启文表示,达州将深入推进“双园驱动”战略,带动全市工业园区,落实好提能赋园、新质立园、企业满园、科技强园、品质兴园、环境优园六大任务,奋力实现园区“3+2+3”的发展目标,构建“双园引领、优势互补、全域协同”的园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从“单点突破”到“双核聚变”,从“要素驱动”到“创新引领”,达州以“双园驱动”战略重构发展逻辑,在破除体制藩篱中释放改革红利,在开放合作中集聚高端要素。随着高新区与东部经开区发展脚步交织,“2+7”全域工业矩阵托举达州产业全面腾飞。这座千年古城正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壮阔版图上,继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达州新篇章!(魏磊 郑俊 李桦 吕学强 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