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达州以天然气、锂钾、能源、森林“四张王牌”破局,从“卖原料”到“造芯片”,从“沉睡地下”到“激活未来”,改写“靠山吃山”的传统逻辑,在巴山深处奏响绿色发展的时代强音。
2003年,一声春雷唤醒了这座沉睡的城市,探明储量超4000亿立方米的“蓝金”——天然气惊耀出世,不仅改写了中国能源版图,更点燃了达州人“变气为宝”的梦想。从川气东送起点到中国气都,达州依托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建设国家级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达州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还为全国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据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生产管理部经理王军体介绍,普光气田是我国首个投入运营的特高含硫整装气田,2009年投产以来,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275亿立方米,硫黄超2600万吨,为长江沿线六省两市共70多个城市输送清洁天然气。硫黄产品远销云贵川豫鄂等八省市20多家大型化工企业。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双碳”战略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
锂钾资源是达州的另一张王牌。作为全国重要的锂钾资源基地,达州正加快锂钾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推动新能源材料产业的崛起。目前,在推进锂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取得探矿权6宗,钻井14口,完成项目中试2个,成功提取氯化钾、碳酸锂、氯化钠等工业产品。
当“双碳”目标成为全球命题,达州以壮士断腕之姿开启二次创业。“双招双引”战略精准落子,2024年杭州专场签约12个能源化工项目,涵盖天然气精细化工、新能源电池、储能技术等前沿领域。
“达州的突破在于跳出资源依赖,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进军。四川正达凯120万吨乙二醇项目、蜂巢能源锂电产业园等百亿级项目落地,标志着达州从‘卖原料’向‘造材料’的跨越。”四川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赖川说。
站在新起点,达州能源化工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星空纳电200亿产值项目即将投产,美联新材打造全球最大色母粒生产基地,“3+3+N”现代产业集群雏形初现。
据市能源产业局副局长马朝胜介绍,目前,达州正以天然气、锂钾为双核,构建新能源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增长极,力争2027年建成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达州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为纲,筑牢绿色“水塔”。大力实施国家储备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工程项目,保护和恢复秦巴山区森林水源涵养区周边的森林植被,引一渠清水奔汉江、入嘉陵江。
“达州的森林如同天然海绵,不仅为两江流域涵养水源,更通过提升林分质量,实现了从‘蓄得住水’到‘净得了水’的跨越。”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博士刘玉莲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达州探索出“树上+树下”立体经济模式。达川区培育油茶苗600万株,建成川东北最大种苗基地;万源市林下天麻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年产值超5亿元,带动千余农户就业。
万源市黄钟镇向家河村村民张健告诉记者,有空的时候,他就到天麻基地去打工,这里离家近,每天能够挣八九十块钱,他很满足、很高兴!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达州书写了生态与经济的共生密码。如今,这里不仅是长江上游的“绿色银行”,更是乡村振兴的“聚宝盆”。当发展成果与生态理念交相辉映,这座城正以“四库联动”的磅礴之力,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晓惠表示,达州通过林权改革、金融赋能,让沉睡的森林资源“活”起来。到2030年,达州市林业综合产值将达到560亿元。
从“黑色印象”到“绿色发展”,达州用资源开发的辩证法完成了三重跨越:将传统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把生态潜力激活为发展动力,让资源红利普惠民生福祉。这场始于资源、不止于资源的深刻变革,正在巴山深处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达州新篇章。(王园旦 孙婵 向昶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