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叠翠,碧水蜿蜒。此时的万源大地上,处处升腾着振兴发展的热浪——田间地头,农技专家指导农户种下丰收希望;施工现场,专业人才为项目建设把脉问诊;农家院落,驻村干部和村民共商致富增收……这些生机勃勃的画面,正是由省级定点帮扶、驻村帮扶等多元帮扶力量组团擘画。
今年以来,来自各级各部门的618名帮扶干部一线领命,锚定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聚焦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城市更新、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通过“输血”与“造血”共进的组团攻坚,不仅激发了万源市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勾勒出托底性帮扶“万源样板”的壮阔长卷。
水利筑基惠民生
曾经饱受用水难问题困扰的万源市,如今正上演着一场“从源头到龙头”的用水之变。针对万源市水务系统专业力量薄弱的问题,达州市水务局统筹选派陈双飞、张果等业务骨干赴万源市挂职,协同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饮水安全、水利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为当地水利事业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万源市李家梁水库建设现场,机械轰鸣声与潺潺流水声交织成奋进交响。这座集农业灌溉、乡村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建成后可提供6.85万亩耕地灌溉用水、乡村生活供水204万立方米可有效保障万源市草坝、石窝、魏家等乡镇6万余名群众的饮水安全。
“既要建好大水缸,更要织密输水网。”挂职期间,帮扶团队深入参与万源市“两年甘露润心”行动,全力推动李家梁水库建设,助力当地加快构建“大水源、大水厂、大水网、大服务”新格局,完成白沙片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惠及10万居民饮水安全。
为解决万源市高山地区季节性缺水难题,帮扶团队创新应用“生物慢滤水处理技术”和横向地下水开采方案,不仅破解了困扰高山村多年的“望天吃水”难题,还取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帮扶团队还协助万源市包装储备骨干水利项目43个,总投资达62.31亿元,正有序推进李家梁中型灌区、段家河水库等工程前期工作。
2024年,帮扶团队助力万源市争取到2.6977亿元资金,推动全省最大国债水保项目“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落地,在进一步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的同时,还通过坡耕地改造等措施,让任河流域的生态红利加速转化为经济价值。
科技赋能产业兴
茶叶飘香时节,在万源市石塘镇核心茶园,茶农们施展着省农科院茶研所王云研究员、川农大陈昌辉教授讲授的“两指轻提”采茶技法。不少茶园负责人惊喜地发现,使用这种采茶技法,茶农采摘的“一芽一叶”更加标准,鲜叶优质率得到显著提升。
2024年以来,省级部门、达州市通过技术帮扶、人才下沉、项目落地等多种举措,创新采用“专家讲座+田间实操+云端问诊”三维培训模式,为万源市农业农村发展送去了关键支撑,推动“五彩产业”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绘就了一幅“科技兴农、人才强农”的斑斓画卷。
通过建立“专家联企”“技术联户”机制,王云团队与万源市签订3年帮扶协议,定期开展春茶生产、夏秋茶园管护等技术指导。同时,省、达州市帮扶团队深入茶企“把脉问诊”,破解杀青温度控制、揉捻力度掌握等工艺难题。目前,帮扶团队正在推动建立秦巴山区茶叶产业创新联盟,进一步带动产业升级。
此外,针对旧院黑鸡种源保护难题,省、达州市畜牧专家团队先后开展7轮专题培训,指导建立种鸡选育档案,强化地标产品遗传资源保护。目前已举办专题培训20余场,培训企业60余家,覆盖茶农、养殖户等1200余人次。据悉,在省、达州市专家的持续帮扶下,万源市富硒茶产业年产值突破8亿元,旧院黑鸡养殖规模扩大至120万羽。
不仅如此,在金国农业公司,专家指导改进加工参数,推动稻米等产品香气持久度提升30%;针对秋马铃薯晚疫病高发问题,在石塘镇双合村建立200亩示范田,推广脱毒种薯与起垄覆膜技术,带动亩产提高20%;在黄钟镇,指导利用帮扶资金建设“五彩产业”综合开发中心,整合电商直播功能,帮助农户拓展销售渠道。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技术攻关到标准制定,帮扶团队的“把脉开方”,正让万源市的绿水青山加速转化为富民强市的金山银山。
驻村干部扎根深
万源市的连绵青山间,活跃着一群从各地汇聚而来的“新村民”。他们从城市到山村、从机关到田野,推动基础设施提档、集体经济增收、乡风文明焕新,在驻村帮扶中见证“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蝶变。
2025年,是达州市经信局派驻万源市大沙镇龙井扁村第一书记代雪松扎根山乡的第十个年头。去年,他与驻村工作队联合大沙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制定帮扶工作方案,整合达州市经信局、方大达钢、工行达州分行等帮扶单位资金170余万元,高质量完工新建水厂、畅通毛坯路、安装路灯、整治水沟等10个惠民项目。
同时,多措并举激活龙井扁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一方面,联动帮扶单位开展消费帮扶,协调方大达钢采购当地农副产品用于职工福利;另一方面,通过烟架租赁、黑鸡代养等创新模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24年,龙井扁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迈出了“输血”到“造血”的关键一步。
河口镇三官场村,来自达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驻村第一书记赵相银,同样带领着驻村工作队不遗余力地为村民排忧解难——协调帮扶资金100万余元,修建产业道路1.2公里、安装路灯188盏,升级党群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老年活动室200平方米。
产业发展方面,不断带领三官场村再添新动能。配合河口镇政府及三官场村向上级部门争取茶园整治和高标准农田治理项目,其中茶园整治项目每年增加收入1.2万余元;建设冻库70平方米,每年增加收入2万余元;购买烟架50副,每年可增加收入1万余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跨越山川的组团帮扶已经汇成浩荡春潮,正以拔节之势托举起万源市乡村振兴的崭新版图,在巴山深处奏响山乡巨变的奋进凯歌。(冯津榕 马发海 谢鲜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