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时节,万源市多地迎来羊肚菌收获盛景,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们忙碌采收的身影。作为万源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羊肚菌的规模化种植不仅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更成为激活乡村经济活力的“绿色引擎”。
当下正值采摘和食用新鲜羊肚菌的黄金时节。在万源市竹峪镇亭子庙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基地负责人任登梅从3月份开始,就招聘当地村民一起开展抢收作业。“今年鲜菌每斤60元,干制品批发价达每斤300元,这11亩菌田今年已经给我们带来了10多万元的收入。”任登梅擦拭着额头的汗珠,话语中透着丰收的喜悦。
羊肚菌种植基地还让亭子庙村的脱贫户们尝到了“一地生多金”的甜头。每年每亩土地的流转费是1000元,基地务工的日薪是80元,脱贫户王荣富算了一笔账,去年他通过基地获得的增收超过3000元。特别是当地推行的“菌粮轮作”新模式——种植羊肚菌只需要半年时间,土地闲置出来后村民还可以播种魔芋、玉米等作物,充分实现了“地尽其用”。
另一边的黑宝山镇茶园村,当地通过集体经济同样发展起了15亩羊肚菌基地。虽然受前期寒潮天气影响,进入4月才开始采收,近期又遭遇大风天气损毁部分大棚,但村民们连夜抢收、及时烘干,最大限度减少了损失。“去年我们种了10亩羊肚菌,纯利润就有10多万元。”茶园村党支部书记赵纯祥表示,今年他们已经卖了300余斤羊肚菌,交易额有1万多元,明年将重新选址继续种植羊肚菌。
从个体种植户到村集体经济,万源市以羊肚菌为支点,撬动起了乡村产业振兴新格局,这条“小菌伞撑起大产业”的富民之路正越走越宽广。(冯津榕 马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