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象更新。奋进通川,春潮涌动。
4月1日,通川区经济开发园区商会正式挂牌成立。商会的成立,如同一把点燃的火炬,将持续照亮政企沟通渠道,推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有力提升全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人勤春早、实干争先。日前召开的通川区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捷报频传,今年1至2月,全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在炽热的发展春潮中,主城通川正铆足干劲,加压奋进,以“首战即首胜”的拼搏姿态和“开局即冲刺”的奋进状态,绘就高质量发展的非凡画卷。
搭建平台抢抓先机
发展一线春意浓
有经济专家指出,一座城市的发展活力,与当地商会是否“给力”息息相关。
作为通川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通川经开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101家,2024年实现产值331.4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95%,承担着挑大梁、闯新路、当先锋的示范引领作用。
随着发展不断提速,通川经开区亟需通过商会整合资源、优化营商环境,架起政企沟通桥梁,落实政策、反馈企业诉求,促进信息共享、技术合作和供应链协同,为园区中小企业融资、人才、市场开拓等共性问题提供平台化服务。
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推动下,通川经开区商会孕育而生。如商会负责人在成立大会上所言,商会将自觉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家乡发展、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提升会员共享资源、共谋发展、互助共赢的能力。同时,支持引导企业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产业帮扶、就业扶持等方式,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在园区建设发展中当好参谋、勇当先锋、争做示范,为通川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强劲动能。
进度拉满,发展不停。春日通川,活力十足。
走进九州通川东北智慧煎药中心,自动化煎药生产线热气腾腾。作为川东北首个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煎药中心,这里单方自动调剂只需18秒,不到一个半小时,一袋袋成品中药就煎制完成,等待集中配送。整个流程实现智能化操控、信息可追溯。
“目前业务覆盖通川城区和部分乡镇,辐射巴中、广安、南充等地,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后,每年可完成14万个处方、196万袋中药的煎药服务。”达州九州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李宇凌透露,下一步,将建设以智慧煎药中心为基础,集道地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初深加工及西药等一体化的医药产业链基地。整个一期项目全部建成投运后,可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税收200万元。
锚定建设“食品医药和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先行地”目标,通川区坚持强基础、育龙头、塑优势、培高端,全力推动医药器械及大健康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已入驻地奥天府、国药控股、天泰药业、鹤龄制药、固源医疗、自强中药、康强生物等医药健康企业21家,初步形成以现代中成药、医疗器械、大健康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
不止于此。近年来,通川区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依托深厚工业底蕴,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突破带来的机遇,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段时间,通川经开区内的达州首炬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二期项目正抓紧调试设备,迎接正式投产。这是一个将城区建筑垃圾收纳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项目。装修垃圾经专业设备筛分后,一些轻物质可燃物可供能源企业作为燃料使用,废弃木料被粉碎成颗粒后,加工成板材用于工业场所的装修;拆迁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块、砖块、石料等经破碎粉磨成碎石和超细微粉后,可用于再生混凝土、再生砂浆的掺合料,也可用于市政建设项目的行道砖、路沿石等,实现建筑垃圾固废的资源化利用。
“我们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将创新驱动、科技赋能等贯穿到项目建设发展中,为通川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开拓固废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据首炬二期项目生产经理张海介绍,公司占地面积140余亩,预计投入建设资金2.25亿元,将建成国内先进的绿色环保、数字智能、校企合作、产研一体的花园式工厂。
政企联动精准帮办
春风送暖促发展
“招商引资,绝不是一锤子买卖,我们既要招得来,更要留得住、发展得好”这已是全区干部职工的共识。
近年来,通川区扎实推进驻企服务工作,组建“区领导+驻企帮办+企业秘书”工作队,深入重点企业一线,切实当好政策宣传员、问题协调员、政企联络员,全力营造“进千企、解万难、促发展”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
在达州禾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三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作为四川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以及通川区建设百亿级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园的龙头企业之一,禾丰生物主营业务涵盖饲料、饲料原料和动保产品贸易等领域。
“近几年,政府相关部门累计帮助我们解决了5万吨进口原料的采购问题,优化了物流采购渠道,并协调实现江、海、铁联运,每年为我们节约物流成本100万元以上。”达州禾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蒲贵圣感慨不已,“政府还指导帮助企业申报各级各类惠企政策,获得奖补资金150万元,协调担保公司、银行与企业共同解决融资难题,为企业融资4000万元,切实为企业解决了发展中的诸多难题。”
“我们主要通过‘下沉式’走访,及时掌握企业实际情况。”禾丰生物驻企帮办王晓曙表示,在开展助企纾困解难工作时,他们结合企业实际状况,认真梳理专项奖补等各类惠企政策,加强政策宣传解读与对接跟踪,力求将问题解决在一线、政策落实在一线。
生产不停,项目加速。在达州禾丰生物科技二期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人员忙碌作业。据了解,禾丰生物科技二期项目占地面积34.4亩,于去年5月12日启动,计划投资1.5亿元。二期项目建成后,年产值预计将突破27亿元,实现税收1500万元。
“多亏了驻企帮办和派驻企业秘书,让我们在办事过程中少走了弯路。”蒲贵圣说,在企业一期的生产经营和二期项目建设中,一旦遇到问题,驻企帮办和派驻企业秘书都会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并在第一时间对接有关部门,发挥穿针引线、联动疏通的作用,及时予以解决。
从以往的“守株待兔”转变为如今的“上门服务”,行走在企业一线的驻企帮办、派驻企业秘书,成为通川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走进位于通川区东岳镇的达州远顺汽车贸易有限公司,10000平方米的销售展厅内,近两百台款式各异的新车整齐排列。派驻企业秘书罗光作正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回访跟进问题解决进度。
“政府了解到我们在交通方面的需求后,开通了公交车专线,现在不管是从南外还是北外过来都非常方便。”达州远顺汽车总经理覃琼介绍说,公司主要通过互联网引流客户,企业成立之初未安装千兆宽带,向驻企秘书反映后,仅仅两三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
今天的通川,正以“项目为王”的坚定决心真抓实干,以“企业为重”的诚挚态度传递服务温度,以“环境为金”的满满诚意打造优质营商环境,量质并举,速效并重,全力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敖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