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巴山大地,草木蔓发,生机盎然。3月22日,达州市教育系统托底性帮扶万源工作推进会如期召开。会议梳理总结2024年托底性帮扶万源教育工作成果,系统部署2025年重点帮扶任务。
三年托底帮扶给万源教育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迈入第四个年头,帮扶工作又将如何创新升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访。
从“助力”到“托底”:
帮扶逐年深入形成路径品牌
三载帮扶路,一曲奋进歌。
这是一场饱含深情的教育远征。“托底性帮扶既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更是教育人共同守护的情怀。”达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万源教育与全市平均水平存在的明显差距,达州举全市之力,集优质资源,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打响了一场教育均衡发展的攻坚战。
三年探索,托底性帮扶工作已形成足迹清晰的路径。全面构建“三级联动、全域结对、精准施策”的帮扶体系,将帮扶工作列入年度计划重点推进,印发《达州市教育系统托底性帮扶万源市学校工作方案》,71所优质学校与74所万源学校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累计明确6方面重点帮扶内容,制定71个帮扶计划,落实300余项措施,帮扶责任层层压实,帮扶实效显著提升。
教育托底帮扶是必须攻克的“娄山关”,更是检验政治担当的“试金石”。各区县、各校以《达州市教育系统托底性帮扶万源市学校工作方案》为行动纲领,结合自身实际,在师资交流、课程共享、管理优化、资金支持等方面精准发力,用智慧与汗水,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精心浇灌,让教育之花绚丽绽放。
“这不仅是雪中送炭,更是点燃教育的星星之火。”万源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动情地说,“我们深知差距,渴望突破提升。如今,在全市教育系统的鼎力支持下,一个个瓶颈被突破,一道道难关被攻克。”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明:2024年高考万源本科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教师荣获省市赛课一等奖31个,实现40%的跨越式增长;省市立项课题29个,教育成果超400项,同比增长130%。
达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邓剑用“七个更”精辟总结:“经过三年努力,托底性帮扶万源教育工作模式更优化、思想更凝聚、帮扶更深入、联系更紧密、效果更凸显、各界更认可、品牌更响亮,教育帮扶实现从‘助力’到‘托底’的扎实转变。”
从“输血”到“造血”:
硬件与软实力的双重跃升
三年春风化雨,万源教育正经历着一场由表及里的深刻蜕变。
走进如今的万源校园,处处可见帮扶带来的新气象:达州东部经开区捐赠100万元,让万源竹峪中学使用近16年的塑胶操场焕然一新;渠县第二中学把“走班制教学”的种子播撒在万源草坝中学的土壤里;达州市一中、达州中学用数字技术架起“云桥梁”,通过“四川云教”平台让万源四中40%的课堂实现“双师互动”,让山里娃也能触摸到优质教育的脉搏……
改变既体现在崭新的校舍、先进的设备这些看得见的硬件上,更镌刻在师生们自信的眼神、家长们舒展的眉梢这些看不见的气质里。
记者注意到,不少帮扶单位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列为重要举措,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建设心理健康辅导室、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等措施,有效筑牢了万源学生心理健康屏障。
隐性变化也在万源教师队伍中悄然显现。许多帮扶学校派驻骨干教师,甚至是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赴万源,他们扎根当地,从课堂到管理全面示范,手把手传授经验。“与优秀者同行,自己也会闪光。”一位万源教师表示,在朝夕相处中,大家也被帮扶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感染,教师队伍活力、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被全面激发。
这些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变化,共同勾勒出万源教育从“输血”到“造血”的美丽蜕变轨迹。
举措有硬度,帮扶有温度。帮扶教师们背着行囊走进大山,把异乡当故乡。他们中,有人踏遍崎岖山路家访,有人挑灯备课至深夜,有人放弃节假日坚守岗位,达州中学英语教师廖晨茜,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扎根山区的故事更是被广为传颂。
如今,在万源的街头巷尾,教育正成为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网站上的一条条点赞留言,寄往教育局的一封封感谢信,字里行间流淌着老百姓最真实的获得感。
从“量变”迈向“质变”:
聚焦机制创新实现可持续帮扶
托底帮扶的浩荡东风,吹开了万源教育的满园桃李。在达州市教育系统托底性帮扶万源工作推进会上,万源市政府、市教育局、各被帮扶学校代表的声声“感谢”,激起了会场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是对三年帮扶情谊的铭记,更是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期盼。
今年,达州市教育系统托底性帮扶万源工作已迈入第四个年头。站在新起点,邓剑用“四个瞄准”勾勒出2025年帮扶蓝图:瞄准教育质量、瞄准学科差距、瞄准教学手段、瞄准办学条件。“差啥帮啥,缺啥补啥”的精准帮扶思路,彰显了帮扶理念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
今年,帮扶工作将向更深处迈进。
教育质量上。丰富教研载体,积极开展示范课送教、教学比武、“异步教研”等活动,推动教学质量突破;共享优质资源,整合共享课件教案、微课视频等全市资源,推广“双师课堂”模式;借智助教升级,推动建成万源教育城域专网,开展数字化应用练兵,提升精准教学能力。
队伍建设上。推动名师领航,实施“青蓝结对”,强化“三名”建设,扩大示范作用;补齐能力短板,举办专项培训,开展县域视导,组织跟岗学习,提升教学管理能力;激活“内生造血”,组建学科研修团队,加大教研经费投入,孵化培育本土名师。
办学条件上。强化资源建设,支持万源学校项目加快建成落地,改善办学基本条件;积极向上争取,想方设法争取省市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强化资源共享,统筹建立“帮扶设备周转池”,实现捐赠资源城乡共用、效益倍增。
我市今年还将聚焦机制创新,推动长效帮扶。四大创新机制应运而生:精准对接的“需求清单”让帮扶有的放矢;政校企协同的“多元联动”汇聚帮扶合力;体贴入微的“激励保障”消除支教后顾之忧;薪火相传的“帮扶接力”确保工作持续推进。
优秀经验细化升级配合机制创新,正在推动帮扶工作实现从“量”向“质”的根本性转变。
最好的感恩是自强,最好的答卷是奋斗。万源市也以昂扬的姿态回应,副市长胡孝刚表示,将以“托底帮扶”为支点,以“教育强市”为目标,以“教育三年提质”为抓手,重点实施“强基固本、引育并举、提质培优”三大行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年倾情帮扶,不仅改变了万源的校园面貌,更重塑了教育生态,助力万源教育实现了从“追赶”到“跨越”、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未来,达州市教育系统与万源教育工作者将继续同心协力,以优质均衡发展为引领,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共同探索县域教育振兴的新路径,点亮万源学子追梦路,携手绘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文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