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渠县三汇彩亭第八代传承人雷明珍和安仁板凳龙第九代传承人谭显均入选。
三汇彩亭是流传于渠县三汇镇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源于汉代“百戏”中的“寻橦”,形成于清初,盛于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年间。三汇彩亭融铁工、木工、刺绣、缝纫、建筑于一体,汇文学、绘画、雕刻、力学于一炉,结构精致奇巧,色彩瑰丽,工艺精湛,让观众在感受“高、惊、险、奇、巧”的同时,又欣赏到戏剧情节,极具观赏性,被誉为川东北地区民间文化艺术瑰宝。2008年,“三汇彩亭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82年,雷明珍向三汇彩亭第七代传承人王安大学习彩亭制作。2009年,她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任三汇镇彩亭艺术协会会长。目前,雷明珍已全面掌握彩亭的设计、彩扎、指挥等工作,曾参与创作、扎制《船舟借伞》《三结义》《包公铡侄》《虎门销烟》《火焰山》《穆桂英挂帅》《庆丰收》《新农村》《红色娘子军》等彩亭。在技艺传承上,雷明珍利用彩亭传承班,组织项目传承人36名,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
安仁板凳龙工艺原始、形状古朴。通常以长条木凳为基础,在其上用竹篾条弯制成龙头、龙身,以稻草、包谷壳等5种农作物秸秆进行装饰,象征五谷丰登;以板凳的四条腿作为龙腿,寓意四季平安;每条龙由3名男性表演,取意三阳开泰。原生态的板凳龙扎制完成后,是不加任何修饰的。近年来,开始有彩绘之举,即在龙的稻草、包谷壳等上面涂上颜色,红、黄、绿相间,显得更加鲜丽夺目。
安仁板凳龙第九代传承人谭显均,大半生都致力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仁板凳龙的保护和传承,他通过制作安仁板凳龙,到各地指导演出,努力把安仁板凳龙传统文化传向全国甚至世界。(严衡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