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欢声笑语尚在耳边回荡,通川区已按下冲刺全年开门红的快进键。塔吊林立的建筑工地上,钢铁臂膀划破晨雾;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里,机械齿轮咬合出奋进的节奏;田间地头的覆膜在寒风中银光闪烁,与农户忙碌的身影交织成早春画卷……这片热土正以“开年即决战”的姿态,在2025年的扉页上挥毫泼墨。
锚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的全年目标,通川区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将“起得早、跑得快、睡得晚”的动员令化作具体行动,在一季度交出量质并举的“开门红”答卷。
冲刺!
战令铿锵擂响奋进战鼓
1月9日,通川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锚定“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总基调,既描绘出“跳起摸高”的奋进曲线,更展现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从重点项目投资增幅到市场主体培育目标,每一个数字都跳动着追赶超越的强劲脉搏,凝聚起“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发展共识。
“目标不是等来的,是拼出来的!”在2月8日“开门红”专题部署会上,区委书记李祝荣的动员令响彻会场。这场开年首考将干部作风作为破题密钥,创新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对滞后项目实行挂牌督办。交通战线率先亮剑:用好“四好农村路”金字招牌,抓紧国省干线资金争取,落实专人推进G210、S303两条交通动脉建设,确保2025年一季度“开门红”。
在通川经开区,驻企秘书的工位与企业生产线实现“零距离”。当达州禾丰生物科技大年初二重启生产线时,由经信、电力等部门组建的“护航专班”早已驻守现场。从设备调试到电力增容,从用工保障到物流协调,48小时全要素护航,让企业产能突破历史峰值。
“三条生产线日产量达到600吨,同比增长15.8%,这背后是政府‘保姆式’服务的托举。”企业负责人苟忠剑感慨道。
截至目前,通川区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8%,干部作风的“紧起来”正转化为经济指标的“跑起来”。
攻坚!
老旧小区改造按下快进键
1月10日,通川区建司家属院危旧房改造项目正式交付。这不仅是中心城区首个以旧换新竣工交付项目,更是一场城市能级跃升的庄严宣告——在“焕新通川”的攻坚战场上,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城市更新跑出新春“第一棒”。
近日,记者走进通川区姚家大院片区危旧房改造(民生花苑)项目施工现场,高耸的塔吊与忙碌的工人交织成一道独特风景。2号楼地上三层结构已初具雏形,绑扎钢筋的叮当声与混凝土泵车的轰鸣声此起彼伏。春节前就已完成封顶的4号楼商业综合体正在进行室内室外装饰装修,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的框架勾勒出未来繁华的轮廓。这个承载1160户居民安居梦的民生工程,以“每天都有新变化”的攻坚节奏将蓝图转化为实景。
项目现场代表黄东锦手持对讲机穿梭于各个作业面,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施工节点:“住宅区采用装配式建筑工艺,工期比传统方式缩短20%;商业综合体精装修引入BIM技术,管线排布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黄东锦告诉记者,目前施工方正通过增加人员、机械和作业面,全力推进住宅楼主体施工及商业综合体精装工程,确保下个春节前实现项目整体交付。
“设计的外立面真石漆要经得起雨季考验。”“小区绿化会给你们预留轮椅通道。”在阳平社区2组施工现场,工程师向老街坊展示手机里的3D效果图。这种“把商讨桌搬到工地”的共建模式,让通川区城市更新既有改造力度,又有推进速度,更显民生温度。
从建司家属院的“旧改首秀”到姚家大院的“攻坚会战”,通川区正以“开局即决战”的姿态挂图作战:建立“红黄黑”三色进度预警机制,组建党员突击队驻守工地,落实“早巡夜查+云端调度”监管模式。目前,通川区13个重点在建旧改项目均有序推进,用钢筋水泥浇筑的民生答卷,正托举起万家灯火的幸福期盼。
转型!
绿色智造激活新动能
在通川经开区的厂房里,一场产业革命正在发生。四川鸿丙节能建材的生产线化身“魔术工坊”,建筑固废经过全自动破碎、智能蒸压等工序,蜕变为轻质高强的加气混凝土砌块。
“每立方米产品消纳200公斤磷石膏,碳排放比传统红砖降低60%。”四川鸿丙节能建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文斌指着电子屏上的数据介绍,今年复工以来,两条生产线昼夜运转,日产量1200立方米仍难以满足订单需求。
相隔不远的川汉子食品车间,传统肉制品产业正焕发新活力。走进该公司生产线展示长廊,透过可视化玻璃幕墙,工人们正在全自动化生产线上有序进行生产、分拣、封口、分装等工作,奋力完成生产任务,现场一片繁忙的景象。
全自动分拣系统精准识别牛肉纹理,真空滚揉机让调味料渗透率大幅提升。自正月初九复工以来,六条生产线每天产出20吨灯影牛肉丝、麻辣牛肉干等川味珍馐,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企业负责人透露,企业将加大二期项目建设进度,并对已建成生产线进行提能升级,推动技术革新,促进生产提质增效,奋力完成2025年全年生产目标任务。
“今年,我们将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做好项目包装和落地前期工作,聚焦重点项目,推动川汉子二期、爱生生命、九州通等满产稳产,禾丰生物二期、千洪食品、云上有品等竣工投产,确保‘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产值稳步增长。”通川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肖雄表示。
助农!
科技下乡播撒春耕希望
春寒料峭,四川佑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却涌动着蓬勃热浪。智能化翻抛机在发酵槽中来回穿梭,将畜禽粪便与秸秆碎料精准配比,经过混合、发酵、陈化后,黝黑油亮的有机肥颗粒从流水线上鱼贯而出。
“日产量增加20%,已完成一季度目标的70%!”四川佑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柏在云的声音透着自豪。开春以来,该企业订单量同比增长15%,陕西、重庆等地客户占比超三成。
“这不是简单的肥料运输,而是带着技术方案的移动课堂。”据该公司技术总监张久达介绍,企业独创的“肥粮联动”模式,将农技专家编入服务纵队,为合作社定制“测土配方—精准施肥—作物托管”的全周期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增产增收。
近年来,佑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的肥料直销方式,将肥料直销到户与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推广精准、绿色、科学施肥,为农产品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开门红不是终点,而是发令枪。我们要让每个‘施工图’都变成‘实景画’,让8%的增长目标扎根在每一天的奋斗里。”正如通川区委书记李祝荣所言,站在新起点眺望,通川区正以“满弓劲发”之势,在产业升级、城市焕新、民生改善等多赛道全速冲刺,踏响更加铿锵的足音。(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