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远望,目送远行,元九登高节始于千年前达城百姓对通州司马元稹的爱戴与怀念。
这份情谊深重而悠长。元九登高节传承千载,不但保留了动人的历史基因与文化深度,而且历久弥新,衍生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为达州最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之一。
年年登高,人人进步。2月6日,正月初九,达州人再度冒着细雨,向着凤凰山、真佛山、乌梅山等地进发。新春以登高为名,尽情在历史脉络中探索文化新活力,是达城人未曾改变过的浪漫情怀。
悠游看一眼千年
“达州原是古通州,山自青青水自流。元九登高怀元九,诗魂常伴凤凰游”。在达州,诗人梁上泉描述元稹与达州深厚情谊的这首诗家喻户晓。
元稹在达州留下了许多佳话。最广为熟知的是他在通州任司马,经由他的勤勉治理,通州民风开化,吏治清朗,百姓发自内心爱戴他、崇敬他。数年后,他奉命回长安,离开通州当天正逢正月初九,全城百姓登上州河两岸凤凰山、翠屏山目送他出城,表达惜别之情。
这也是元九登高节的由来。今年登高沿途,随处可见扶老携幼、全家出动的温馨场景。拾级而上时,长辈们会将这个故事娓娓道来,告诉下一代达州人就是这样的义重情长。
元稹也是蜚声诗坛的文学大家。他写下180多首关于通州的诗作,作品中既有对通州百姓的关切,也有在通州生活的感悟,生动记载与反映了通州的时代风貌。他熠熠生辉的文学作品,也深深影响与润泽了达州的文化视野与氛围。
元稹纪念馆、元稹文化广场、六相广场、巴山书画院……如今,以元稹文化为核心的众多文旅景点已成为凤凰山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元稹纪念馆,馆内详尽介绍了元稹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向世人展示元稹的卓越才华和深邃思想。
“元稹”始终在元九登高节系列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今年元九登高节“广场赛诗会”上,开场节目诵读的仍是元稹的经典诗作。
在元稹纪念馆附近,达州市新华文轩达州书城在展台区悬挂起了灯谜彩条,答对谜底的市民可获得新春礼物。这些灯谜中,有近一半的谜底都与元稹的诗词有关。
元九登高,是一趟跨越了时间长河的旅程,是达州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的人文底色的最佳注解。
漫游赏一抹风景
人勤春来早,登高要赶早。天蒙蒙亮,许多达州人就已启程,陆续沿着蜿蜒山路向凤凰山、真佛山、乌梅山等地攀登。
细雨绵绵,轻风料峭,空气中夹杂着水雾以及几分早春的清冷。市民没有受雨水天气影响,继续奔赴元九登高的约定,在攀爬中耐心等待天空渐渐露出微光。
天渐亮,春色尽收眼底。雾气轻绕着山路,沿途清幽的花香,遍地绿意的草木已势不可挡,热烈地绽放着生命的活力,万物生长的季节已悄然到来。
市民刘春和家人的目的地是凤凰楼。她与家人从檬子垭出发,途经元稹广场、红军亭,最终达到凤凰楼。林间风习习,耳边鸟语鸣,刘春感受到春意的流动,“平时工作比较忙碌,能和家人在新春相聚爬山,一起欣赏暮冬初春的风景,我感觉像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充电之旅。我现在充满了能量,对新一年充满了期待。”刘春笑道。
登高也是一段与城市深度对话的旅程。抵达山顶后,市民们神清气爽,耳目一新,城市风光尽收眼底。在山顶远眺城市,繁忙的市井生活与现代城市建筑在视线中融合交汇。达州的城市味道不仅有熟悉的亲切与热烈,也有不断注入的新活力。
登高同样承载着新年新希望、新年新起点的美好寓意。登临山顶后,市民们纷纷许下美好心愿。在凤凰楼的心愿墙上,张女士小心翼翼写下心愿:希望今年奶奶身体能够好起来,家人和自己平安顺利!从工作到生活,从好友到祖国,心愿墙上记满大大小小的愿望,记满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逛游寻一份年味
6日上午10点左右,大戏接连登台,好戏陆续开演。凤凰楼、中心广场、塔沱湿地公园、天益广场四地联动,同步举办元九登高专场文艺演出活动。
歌舞表演《如意东方》,器乐合奏《美美与共》,京胡独奏《迎春》……精心编排、精彩纷呈的演出展现了热情昂扬的精神风貌以及对新年的美好祝愿。现场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在凤凰山顶举办的“元九登高乐购非遗”活动上,一纸一剪,穿梭游走,谈笑间一幅幅寓意吉祥的剪纸作品跃然呈现,“何氏剪纸”精湛的非遗技艺引发围观群众阵阵惊叹。何氏剪纸、朱仙窖藏、蒲鸭子等达州非遗亮相活动现场。
沿路摊位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与非遗技艺知识讲解和文化体验,吸引许多市民驻足留步。大家在山顶短暂休息的同时,也沉浸式感受民俗文化的温度,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夜幕降临,2000架无人机点亮莲花湖畔夜空,灯光秀表演绽放星影华章。传统舞龙舞狮、抖火壶、打铁花等非遗文化表演也同步上演。
打卡多场活动后,市民朱圆圆仍沉浸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与浓厚的节日氛围中,她表示,自己从小就跟家人一起参加元九登高活动,这几年感到登高节的看点越来越多,更热闹,更好玩了,“现在觉得,要过了元九登高节,这个新年才算完整。”(李梦真 何龙 李桦 张骐麟 蒲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