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见天空湛蓝、远眺见青山如黛、低头见水波似碧……放眼达城,所到之处皆美景。
去年以来,达州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美丽达州建设,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奋力为美丽达州建设增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靓丽色彩。
2024年,达州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1.3%、优良天数334天;1-12月,全市2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III类及以上)达到100%;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28240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
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是达州不负巴渠碧水青山交出的一份最好的答卷。
固底色: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铜钵河系长江的4级支流,是达州、梁平两地联系最为紧密的河流。2020年以前,由于川渝两地污染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置方面存在分歧,工业企业、畜禽水产养殖场管理要求不统一,场镇和农村治污困难,水质一度恶化至劣Ⅴ类,严重影响了流域水生态环境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解决跨界治理的难题,2017年开始,川渝两地开始接触商讨,逐渐形成联防共治局面。2020年,川渝两地打破区域界限,从联防联治协议签订、治理方案编制、联席会商机制建立到资金落实,协同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流域水生态修复和环境监管能力提升等4大类57个工程项目,共同推进流域治理和美丽河湖建设。
如今,铜钵河水质长期稳定达标,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再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景象。2024年12月24日,川渝跨界河流铜钵河成功上榜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
铜钵河的华丽蝶变是我市持续打好污染防治“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一个缩影,绿色发展已成为达州高质量发展的深厚底色。
一年以来,天更蓝。去年以来,推进达钢异地搬迁升级和6家重点行业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累计削减氮氧化物14972吨、挥发性有机物2284吨,提前完成“十四五”减排目标。达州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1.3%、优良天数334天,同比增加5个优良天;PM2.5平均浓度28.3ug/立方米,同比改善9.6%。两项指标均在省内15个重点城市排名第2位,7个区域中心城市排名第1位。
一年以来,水更绿。加快推进全市82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治理占比达74.4%。1-12月,全市2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III类及以上)达到100%,全省水质综合指数排名第14位。城市、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一年以来,土更净。安全利用轻中度污染耕地27218亩,严格管控重度污染耕地1022亩;完成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118个;全市30家重点监管单位均完成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及“回头看”、自行监测,完成率100%。
补短板:
大排查大整治大曝光
在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的同时,达州突出抓好环境问题整改,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给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做“全体检”。
下决心,出重拳,动真格,用实招。去年以来,以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全方位出动,补齐我市生态环境短板。针对央督移交的典型案例问题,第一时间启动应对应急预案,督促相关责任主体制定整改方案,逐一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责任主体,动真碰硬限期整改销号。同时,推动制定“大排查大整治大曝光”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方案,举一反三排查整改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生态环保问题,坚决杜绝类似问题再度发生。
据了解,在去年开展的全市环境问题大排查行动中,达州市生态环境局会同相关部门排查问题418个,梳理出5大类46项具体问题,现已整改完成11项,序时推进35项。结合省生态环境厅移交的问题线索开展暗访督导,发现问题103个,梳理并移交潜在典型案例和重点问题线索清单18份。
针对央督移交的问题,市生态环境局每两个月对历轮央省督察、长江经济带警示片、省市自查长江环境问题实施调度,截至去年10月底,全市被省上纳入调度的1675项整改任务,已完成1644项(其中2024年新增完成26项),整改完成率98%,剩余31项正序时推进。其中达钢环保整治及搬迁、达州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铜钵河牛角滩断面三个点位已纳入全省正面典型案例汇编。
此外,我市还持续开展固体废物排查整治、辐射安全监督检查以及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不断筑牢环境安全底线。据统计,去年共排查大宗固体废物点位52家,整治问题21项;开展辐射安全现场检查576次,提出指导意见1000余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13个;完成首次申请核发排污许可证104个,重新申请排污许可证470个。
促发展:
积极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我市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为地方高质量发展增添美丽新动能。
——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去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坚持“创新两项服务、改进三项审批”工作机制,明确项目秘书,建立环评审批工作台账,对全市重大项目实行月调度和上墙挂图作战,推动达州煤电、广东美联2个百亿级项目顺利落地建设。
——审批效能不断提升。全市全年审批建设项目238个,通过采取“受理+公示+评估”三同步方式,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用时较法定时限提速70%。
——贴心开展上门服务。市生态环境局定期到园区(企业)开展上门服务,将坐等审批转变为上门服务。去年,全市共开展上门服务210次,其中市本级13次,各派出局开展上门服务197次。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坚持“巩固提升、晋位争先”基调,按照夯基、激活、跨越“三年三步走”计划,不断加强各地各方联动合作,充分激发全市上下“共抓大保护”的活力,整合各级各方资源力量,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为建设美丽达州贡献更多生态环境力量。(田麒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