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部跨越历史长河、镌刻时代印记的恢弘篇章。
五年,一段砥砺前行、波澜奔涌的壮丽征程。
五年,一份厚实温暖、满载硕果的民生答卷。
“十四五”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以改革为翼,以创新为帆,引领教育事业破浪前行,勇攀高峰——
这五年,党建引领教育方向,筑牢了强基固本的战斗堡垒;
这五年,规模质量同步提升,积蓄了追赶跨越的磅礴力量;
这五年,师资队伍素质优良,谱写了铸魂育人的崭新篇章;
这五年,综合改革纵深推进,激扬了强市建设的澎湃动力。
巴山远眺,从绿意盎然的乡村田野到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从书声琅琅的教室到激情澎湃的运动场,从智慧教育的持续探索到特色课程的绚丽绽放……在这片洋溢着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的土地上,达州教育人正以时不我待、一往无前的姿态坚定前行,前方繁花似锦,未来可期。
全力做靓“红烛”党建
固本强基集聚新动能
2024年11月30日,中组部“共产党员网”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党课开讲啦》专栏,播出通川区第八小学校青年党员教师谢洪霞的微党课《做红色基因的守护者少年儿童的引路人》。微党课主要讲述通川八小众多坚守在教育一线的党员教师的先进事迹。
谈起获奖“秘诀”,牵头教师谢洪霞直言,这是学校10余名党员教师组成教研团队,争分夺秒、挑灯夜战打磨每一个细节的结果。
2022年以来,达州推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个重点,推动党建与队伍建设深度融合。
在达州,很多中小学校不断拓展学习党的教育理论、教育法规、业务知识等内容,党员赛党课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党员教师前往朱德故居、张爱萍故居、王维舟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开展“双培”“双带”“双创”“双扶”活动,将发展学科骨干与发展党员同步推进,引领教师争当“红烛”先锋……在党建引领下,一批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
加强党的领导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5年来,达州以“红烛”党建为总牵引,深入实施“班子强基、教师铸魂、学生立德”三大行动,不断推动学校党组织全面过硬。截至目前,全市教育系统建立647个基层党组织,实现全市教育系统党组织和党建工作的全覆盖;全市546所中小学校全面完成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
5年来,达州大力实施“红烛党建带头人”培育工程,高标准培育“示范党组织”,建立党员名师工作室,开展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党组织结对共建行动,有力保证了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扩优提质基础教育
“学在达州”成为新共识
2024年春季,在渠县中学开学典礼上,渠县中学党委书记曹阳回忆新校区建校历程,说自己见证了新校区从一片空地逐渐蜕变为“一颗镶嵌在山间的明珠”。
2021年以来,我市高起点规划高中教育、大手笔建设标准学校,全市累计投入超过20亿元,实施高中教育建设项目104个,除渠县中学、达高中江湾城学校、麻柳中学迁建项目建成投用外,大竹中学、铁路中学、宣汉县南坝中学高中部等项目加快建设。
高中学校项目建设体现了达州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魄力和决心。5年来,达州聚焦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手抓扩量、一手抓提质,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前,全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达到了14所。全市高考一本、本科上线率连年攀升。
学前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强力推进,每年将学位建设作为民生实事和重点工作来抓,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完成率达100%。5年来,达州中心城区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1所,新增学位4500余个,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6.96%。在增加学位供给数量的同时,达州实现高质量供给,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让“幼有善育、学有优教”从梦想照进现实。
“宝贝们,我们一起来奏响非洲鼓吧!”“好!”“集团化办学真好,在家门口就能上优质公办小学。”校内是孩子们欢快学习的身影,校外是家长的真实好评。2023年秋季,由通川区七小新锦学校领办的通川区七小龙山学校招募一年级新生,发布通知仅一周,就吸引300余名家长报名。“七小龙山学校依托七小新锦管理团队、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坚持管理团队同步、教学教研同步、学生活动同步,构建‘一套班子、一套师资、一套制度’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有效缓解了主城区‘择校热’现象。”通川区七小新锦学校党总支书记王仕斌说。
办一所、优一所、强一所,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和集团化办学,打造“学在达州”品牌,让优质资源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目前,全市创建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9所,共划分46个学区、组建54个教育集团或教育(教研)联盟,66所中小学校结成对子;以全市优质示范高中为龙头,组建教育集团,通过直办、领办、合办以及“捆绑发展”“链条发展”“梯度发展”等多种模式,实现优质教育的辐射和扩张。
全面升级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打造新高地
2022年,建成四川省“双示范”(示范校、示范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成功申报四川省“三名工程”(名校、名专业、名基地)建设项目;学生近三年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300余项,参加国、省、市级比赛获奖人次均排在全省中职学校前列;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逐年上升,连年稳超95%……
“立因达州,成因达州,全靠达州肥沃土壤!”说到成功背后的原因,开江县职业中学党委书记郑三平一句话作答。
从名不见经传到享誉川渝,开江县职业中学的一路高歌折射的是5年来我市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巨变——
发展环境日益优化。5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资源的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完成了中心城区部分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以西南职教园区为窗口,推动5个县(市)职教中心建设,促进教育园区、产业园区融合发展,构建起了“2+5+N”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5年来,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统筹资源整合布局,强化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和品牌专业建设,全面优化城镇分散资源,有效激发了办学活力。近5年积极争取现代质量提升资金3.4亿元,用于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和提升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模式更优。围绕“3+3+N”重点产业发展,实施专业预警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布点中职专业196个,覆盖14个专业大类、66个专业。深化“三教”改革,“双师型”教师占比由2018年的25.7%提升至现在的50.3%,师生在国省比赛中获奖数量居全省前列。学生就业率达96.3%,中职升学率达68.4%,宣汉职业中专学校本科录取率连续6年全省第一。
在“重振巴渠雄风、重塑大市荣光”的进程中,既需要高层次科技人才实施创新驱动,也需要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基础支撑。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职业教育,5年来,达州职业教育实现了全新升级,正在加快打造区域职教新高地。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五育融合”斩获新成就
2024年暑假,达州学子变身体坛健将、小小艺术家、科学达人、劳动能手——36名达州学子代表达州亮相四川省第三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获得多个奖项。达州学子走出学校课堂,在家里做起了小当家,在社会上参加各类实践服务,收获了最真实的劳动体验。一份份来自学生成长的惊喜,展现出达州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斐然佳绩。
这是达州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缩影。5年来,达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减”要求,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扎实推进“五育融合”,以书香校园、奔跑校园、清朗校园“三个校园”建设工程为载体,不断探索特色教育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聚力培育有品、有爱、有责的“三有学生”。
在德育方面,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构建思政课“省级共同体+川东北教育基地+市级工作室+县级学校”一体示范体系建设,先后培育20个市级思政名师工作室,精心打造高水平思政“金课”。聚焦大中小学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实际需要,研发思政课程、开展思政活动,“红色教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一系列活动丰富多彩。
在体育方面,成功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现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点区1个、全国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1个、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46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23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幼儿园示范园2所。在足球、篮球、游泳等数十项体育项目中,达州学子屡获殊荣,特别是2024年,我市5名运动员出征巴黎奥运会,2名运动员获得金牌,3名运动员获得银牌,实现了达州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在美育方面,师生积极参加中国国际合唱节、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等国家级展演活动和四川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省级赛事活动,获得国家级奖项7个、省级一等奖70个、二等奖98个、三等奖73个、优秀创作奖4个。
在劳动教育方面,率先制定“劳动教育示范基地评选标准”,认定6家四川省首批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开发非遗传承、农耕文化等特色课程270余项;建成校内劳动基地310余个,校级劳动教育基地覆盖率达68%;打造首批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0个,县级劳动实践基地28个,劳动研学精品路线8条。
各项艺体赛事精彩纷呈、特色课程全面开展……在达州,素质教育正以蓬勃之势,滋养着莘莘学子的成长之路。
锻造一流教师队伍
勇担使命贡献新力量
2024年9月,达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李南来当选达州市第三届师德“三德之星”——“奉献之星”。而在6年前,他还是刚刚踏出大学校园的毕业生。谈及在达州的职业成长,他说:“与优秀者同行,你也会更优秀。”达州给许多像李南来一样心怀教育梦想的老师提供了成长平台,一大批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又大大提高了达州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5年来,达州始终坚持开放引进和分类培养相结合,大力实施以专业技能、管理功能、育人动能为内核的“三能”工程,深入拓展14项具体活动,努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构建新教师多元引进模式,通过公开招聘、特岗教师招聘、考核招聘省属公费师范生和部属公费师范生等多种方式,不断充实优化师资队伍。国、省、市、县、校五级联动,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实现中小学教师培训100%。推进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培养,实施“三名”工作室建设项目,建立“三名”工作室80个,遴选优秀校长、教师1500余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开展以“明德铸忠诚、立德扬品行、树德亮操守”为主题的“三德”主题教育,连续三年评选展播“三德之星”。
教育成就民生幸福,决定城市未来。达州大力推动教育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达州教育与达州教师同向而行,前景光明。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绘就人民满意新画卷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5年来,达州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深刻的综合改革,激荡起建设教育强市澎湃动力。
对于宣汉县清溪宏文学校的学生杨琳来说,每周最开心的事,就是周末到学校和同学一起玩。三年前,宣汉县试点探索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周末假日寄宿学校,蹚出了一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位、关爱缺失、沟通缺少、监护缺乏等难题的新路。如今,达州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93所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试点,4000余名留守儿童过上了丰富精彩的周末假日生活,相关工作经验入选中国关工委“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品牌”优秀案例,在全国推广。
与此同时,一场关于校园食堂监管的改革正在纵深推进。
2022年12月,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智能化管理系统在达州市学校食堂智能化管理指挥中心揭开面纱,成为达州食堂监管模式革新的标志性进展。不同于人工监管,该系统通过远程视频巡查与AI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从环境到人员、从静态到动态的全方位、无死角监管。目前,全市585所学校食堂纳入市级监管,学校接入率、使用率达100%;生成食材溯源链条数据117.68万条,预警不规范行为763条,处置食安风险信息2.2万条,有效提升原料溯源把关、设施设备管控、人员行为纠偏等智能化管理监管水平。
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研发“中考招生考试平台”推动中考招生秩序破冰重塑,创新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法实现全学段覆盖,深入实施“四个统筹”“四个统一”“五个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获广泛推广……达州教育改革强劲、务实为民。
五载深耕,五载兴变,达州教育人迈出的每一步都坚实有力。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达州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面向未来,砥砺前行,达州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拥抱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作为,加快建成教育强市,为达州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文莉萍)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