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如梭,奔涌发展磅礴伟力;时光作笔,书写奋进壮丽华章。2024年,达州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奋勇争先,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呈现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产业动能蓄势待发、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安全底线守得更牢的良好局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迈出坚实步伐。为全景展现全市一年的发展成果,即日起本报开设“盘点2024”专栏,带领大家在回望中感悟美好、汇聚力量,在期盼中携手前行、续写新篇。
2024年,对达州城市更新进程而言,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年。这一年,达州紧紧围绕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任务以及城中村改造目标,快马加鞭,全力奋进,加速打造宜居、韧性且智慧的城市新貌,切实将“人民安居”这一宏伟愿景书写于巴渠大地之上。
这一年,通川区西圣寺、柴市街、二马路片区等维修加固项目焕然一新、重焕生机;民生花苑项目、燃建公司家属院等在建工程如火如荼、有序推进;达川区华川家属院顺利完成新房交付,省建十五司达州基地盛大开盘预售,店子梁二小区破茧成蝶、华丽新生,仰天湾片区危旧房改造项目正式拉开帷幕……一个个改造项目紧锣密鼓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纷纷蝶变重生。
启动危旧房改造示范项目27个,其中14个涉及237万平方米的示范项目已圆满完工,累计完成投资50.2亿元,惠及居民2.6万户……一组组亮眼数据背后,是一户户家庭居住环境的华丽蜕变,是众多居民梦想成真时绽放的幸福笑颜。
打好政策“组合拳”
筑牢行动根基
在争取国省政策支持方面,达州常态化开展“跑部进省”模式。2024年,达州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成功跻身全国第二批试点城市行列,实现了城中村改造与危旧房改造的融合推进。在新一轮政策实施后,作为全市首个融合示范项目的达川区仰天湾片区,于2024年11月正式启动建设,开启了区域发展新篇章。
用足用好本地政策,在支持危旧房改造“以旧换新”10条硬措施基础上,创新实施“2+2”新政策,即原址重建、异地集中新建两种改造方式,等面积置换、等价值置换两种换新方式,让危旧房改造与存量商品房去库存协同联动,盘活城市资源,激发市场活力。
同时,动态扩充示范项目,持续开展房屋消险排危,将符合条件、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危旧房及时纳入改造示范项目,新增通川区姚家大院、阳平社区二组、省粮食经济学校、市物资局家属院4个项目,总示范项目达36个,确保改造工作精准覆盖最需要的地方。
畅通改造“资金链”
保障项目推进
畅通的“资金链”是项目加速建设的关键保障。2024年,达州已建立起“财政投入、向上争取、企业自筹、融资贷款、居民共担”的多元资金筹措渠道。
在政策资金支撑方面,中心城区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争取到位专项借款资金。同时,统筹用好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资金,积极申报债券支持,持续做大改造“资金池”。
社会融资渠道同样通畅,通过市县两级“政银企”平台,引导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近30家金融机构和央企、国企竞相参与,促成企业顺利融资。目前,银行授信总额达65.2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达州依托“政府+企业+居民”多元众筹,破解危旧房改造资金难题,对危旧房改造项目建设税费应免尽免、应减尽减,水、电、气、通信等实行最优政策,综合压减建安费用。产权人承担原房面积部分建安直接费用,打破“拆迁致富”的心理预期,减轻财政压力,实现多方共赢。
用活组织“指挥棒”
高效配置资源
国企“挑大梁”,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国企、央企参与改造,由房屋产权人依法委托具备开发建设资质的国有企业建设,有效防止“烂尾风险”。如今,中国能建、中铁六局、中建四局等13家大型央企、国企与辖区政府达成“投融建”合作意向,为项目的高质量推进注入强大动力。
发动基层“站前排”,针对危旧房改造中群众意见不统一、协调难度大、存在观望顾虑心态等问题,制作政策讲解图、住房效果图、委托协议书“两图一书”,行业部门、社区干部共同进院入户宣传。同时,组建“包片领导+法律顾问+业务骨干+社区网格员”家事调解团队,现场蹲点化解签约难题,成功破解以往居民协议签订、搬迁腾房等堵点卡点问题,让改造工作顺利驶入快车道。
支持群众“当主角”,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融入式推行“居民参与、部门把关、全程监督、群众测评、联合验收、长效管理”的全过程管理机制,累计1000余名群众代表深入参与到已启动的27个项目中,协同开展户型设计、价值评估、动员签约及工程核算,让群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使改造工作顺利推进。(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