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024年,渠县关工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牢牢把握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不断打造育人品牌体系、丰富活动内容,组织“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开展关爱援助青少年服务。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优异成绩,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党建引领
把品牌建起来
2024年5月17日,“寻渠江千年历史、传宕渠文明星火”渠县賨人文化“小小解说员”第二期培训班正式开班,培养“小小解说员”150余人。“小小解说员”们前往渠县历史博物馆、渠县文庙等地开展讲解20余场次,以讲促学巩固学习成果。
培养“小小解说员”的背后,是渠县深挖本地红色文化资源,释放其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持续探索宣传的新方式,旨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渠县厚重的文化历史,激发孩子们热爱家乡、宣传家乡的热情,使革命文物“活起来”、红色活动“热起来”、红色基因“传下去”。
渠县打造关心下一代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法治育人、心理育人品牌体系,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探索“大思政课”新路径,把“高大上”的道理讲得“接地气”,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让学生听得懂、听得进。组织开展“沐浴书香·‘阅’见美好”等系列阅读活动,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青少年诗歌征文活动,以实践活动引导人、教育人、鼓励人。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治宣讲活动12场,组织全县各中小学学生参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摸底调研全县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指导学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并配备心理辅导师,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促进形成多方重视、齐抓共管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立德树人
把活动搞起来
近日,78岁的退役军人周茂祥走进渠县合力镇第一学校,结合自己的战斗经历,深情讲述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
围绕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初心使命,渠县以各大节庆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6个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推动红色基因传承。举办渠县第3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征集科技作品693件,邀请专家走进渠县中小学开展科普专题讲座,以科技实践活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活动、举办家教大讲堂、家教经验交流会、参观家风馆等活动,推动家风家教传承。
浇树浇根,育人育心。渠县以助弱帮困为抓手,积极对困境青少年开展“五助一帮”关爱帮扶活动。在10所农村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试点工作,组织“五老”志愿者开展暑期安全知识宣传、科普知识讲解及心理健康疏导活动。开展暖冬行动助学金发放,看望慰问困境儿童、留守儿童,金秋助学座谈会暨资助金发放仪式,精准帮扶助困活动。通过“春蕾计划”助学项目为困境儿童捐款助学金7万余元,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助困难学生,引导形成“慈善触手可及,公益人人可为”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老”牵头
把关爱传下去
2024年11月8日,渠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来到渠县鲜渡镇中心学校开展“铭记抗日英雄,共建法治校园”主题宣讲活动,把法治课堂搬到了抗日英雄郑少愚的故乡,为学生们送上了别开生面的一课。
宣讲会上,渠县关工委副主任、传统思想教育工作队队长贾凤英结合学校建校历史,向同学们讲述了抗日英雄郑少愚的故事,回顾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渠县关工委副主任、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队队长向福伦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内容,以身边人、身边事为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学生、长辈、干部三方面讲述了法治校园建设,激发学生的学法热情。
深入学校、社区、农村、企业等,开展家风家教传承教育;每月开展2次城区网吧巡查,坚守“未成年人禁入”的底线要求;暑期深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家庭,开展暑期安全知识宣传、科普知识讲解及心理健康疏导,“五老”用心用情守护祖国未来。
哪里有青少年,哪里就有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渠县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工作抓手,持续拓展和延伸关工委组织覆盖面,进一步巩固提升已建关工委组织;加强分类指导,进一步健全关工委组织,为更多老同志支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搭建平台。如今,分布在宕渠大地的646个关工委组织持续传承关爱,用大爱托起明天和希望。(严衡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