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从不停下匆忙的脚步。回望即将过去的2024年,达州的时间,从达钢搬迁升级等重大项目建设的滚滚热浪、工厂车间内的热火朝天、民生实事托起的幸福笑脸、市井长巷弥漫的“烟火气”中匆匆滑过。“活力”“幸福”成为这颗川东明珠的年度热词。
一年来,面对持续承压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坚守定位、勇担使命,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全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迈出坚实步伐。
“活力”源自产业齐头并进的蓬勃生机。
工业领航——
“达州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是全市上下的共同认识和一致行动。
10个“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项目次第开花,江西赣锋二期竣工投产,达钢搬迁升级、浙江正凯一期、辽宁星空钠电第一条生产线项目即将竣工投产并发挥引领和支柱作用……将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变“资源产出地”为“产业崛起地”,达州聚焦天然气、锂钾、能源、森林“四大”资源开发利用和“3+3+N”重点产业发展,围绕达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部署的七大领域22条重点产业链,招引落地了一大批强链、补链、延链优质项目。
不单如此。乘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抢抓“东数西算”机遇,达州积极抢滩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钠电储能、竹和苎麻等新赛道,中科曙光、腾盾无人机、上海天虹等龙头企业落地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源头活水。
农业赋能——
作为农业大市,达州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稳面积、稳政策、稳单产,强化服务指导,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生产连年稳定增长。
“米袋子”更充实、“菜篮子”更丰富、“果盘子”更多彩。一颗颗旧院黑鸡蛋、一箱箱巴山脆李,通过电商平台和冷链配送,直抵大城市商超……今年以来,达州立足生态优势,打造富硒粮油、有机果蔬、生态畜禽等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从田间到餐桌,“巴山食荟”大放异彩,成为绿色、优质农产品代名词。
服务业扩容——
电商加速崛起。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电商物流枢纽,达州中小微企业纷纷借助电商拓展市场。“直播带货+产地直发”成为新常态,网络主播穿梭在果园、工厂,为达州产品代言,快递单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消费市场边界无限拓宽。
出政策、办活动、优供给,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不断刺激达州市民的消费欲望。乡村民宿依托青山绿水,融入民俗风情,一房难求;八台山、巴山大峡谷游客接待量屡创新高,龙舟、马拉松比赛带动半城烟火……达州坚持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持续提升供给效率、服务质量、消费体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旅游+”“体育+”蓬勃发展,带动餐饮、住宿、文创产业一片繁荣。
改革强基——
全面深化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年以来,达州以工业振兴为主攻方向,研究制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达州方案”。新一轮机构改革顺利完成,高新区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市融媒体中心、市文旅融合发展中心等改革不断深化,托底性帮扶工作的“万源样板”成为全国2024年地方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
“幸福”,源自城乡加速发展的日新月异。
区域发展更协调——
立足川东北、联动万达开,达州变“发展薄弱区”为“经济支撑点”、“双核边缘带”为“区域畅通圈”。围绕“川渝东北地区重要增长极”战略定位,联合编制制造业协同高质量发展规划,联动共建合作示范园区。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成为两省(市)联合向上争取重点事项,获水利部支持。省委、省政府印发支持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级经济副中心的《意见》。
通道建设更扎实——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今年,达州坚持系统发力、综合施策,抢抓一切有利时机、调度一切有用资源,纵深推进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再掀交通项目建设热潮。目前,金垭机场航线增至41条、年旅客吞吐量将突破135万人次,成达万、西达渝“双高铁”和6个高铁站点加快建设,国际班列常态化开行,客货周转量居全省第4位。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谋发展,高质量建设自贸区达州协同改革先行区,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民生保障更有力——
百姓所盼,民生所系。达州持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资金保障,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推动年初确定的55件民生实事和“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办好、办实,努力将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变为“幸福清单”。在中心城区实施危旧房改造“以旧换新”项目20余个,帮助近3万户家庭改善住房条件。数据显示,全市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70%。
时间不停。达州发展的印记越发鲜亮,必将铺就我们“重振巴渠雄风、重塑大市荣光”的荣耀征途。(谭楚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