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渠县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通过建设运行“宕渠法治园区”,整合资源,为经开区企业提供精准的法律服务,树立“渠水留商”法治化营商环境新典范。今年,渠县《“宕渠法治园区”助力“渠水留商”:社会治理促进县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入选2024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办事“只进一扇门”
走进渠县经开区综治中心,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标语——“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2023年,渠县经开区在全市率先建成投用经开区综治中心,集聚公、检、法、司等资源,建设巡回审判庭,公共法律服务和矛盾纠纷化解中心,人大代表、社保服务、营商环境观测、公安护企连心站,政协委员、心理咨询、警务、网格工作室“一庭两中心四站四室”运行架构,将服务事项贯穿执法、司法、普法全过程。
企业在运行中,还有哪些法治方面的痛点和难点?
为此,渠县多部门深入园区开展“企业大走访、法治促发展”“法治大体检”活动,通过发放法治宣传资料、提供法律政策咨询、走进企业“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企业在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分门别类汇总梳理企业诉求,有针对性地推出涉企法律服务项目清单20项,宕渠法治园区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产品清单18项,帮助企业维护合法权益、防范法律风险,促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
同时,渠县还以企业和群众“最不满意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活动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确保执法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并推行涉企行政执法“一目录五清单”制度。创新设立89名营商环境观察、体验、护航员,并在园区轻纺服饰产业联盟等地建立31个监测站点,通过结合“全程跟进”与“事后问效”、“驻点监督”与“多方联动”,发现并立行立改问题,多维度护航企业发展。
在精准法治服务上,宕渠法治园区还以打造一个法治文化广场、组建一个帮企法律顾问团、开展一场法治大体检等“八个一”活动为载体,全维度对接企业法治需求,切实保护企业和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
提供“一对一”法律服务
“今年我们企业涉及一个经济纠纷,由于对方是省外企业,刘律师建议我们进行调解,并全程对接进度。目前对方已经将货款支付给我们了。”近日,记者走进渠县经开区,四川品信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燕虹志对企业“一对一”法律顾问刘建涌赞不绝口。今年,刘建涌还负责品信机械另外一起合同纠纷的起诉工作。
“我的工作是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日常处理得比较多的事项是审查经营合同、企业用工、工资发放等。”刘建涌说,除了受委托参与诉讼及时间成本、劳务成本极高的服务事项外,其余的均为免费法律服务。
“我们在走访时发现,园区一些企业在运行中讲人情关系,法律意识不强。”渠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提高企业主的法律意识,提供精准的法律服务,渠县坚持“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在线下,组成法治园区建设专班,遴选法治素养高的精兵强将入驻或轮驻园区,为园区内120家企业“一对一”免费指派法律顾问。同时坚持“园区吹哨、部门报到”,实现第一时间联动响应、上门服务。
在线上,打造“‘賨’法一键通”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企业主可通过扫码,在线上完成法律风险智能化评估、“体检报告”自动生成,“一键通”后台200余名律师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难点、卡点、风险点进行指导,用专业化、精细化的法律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打造宕渠法治园区“法治矩阵”,渠县还通过组建“賨善普法团”,编印“法律进企业”口袋书等方式持续提升企业依法经营、合规发展能力。为将单纯的事后法治服务向配套服务、延伸服务、跟踪服务拓展,渠县协调行政审批、税收等部门靠前“配菜”,依法下放40余项行政权力至经开区,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同时出台“工业16条”“轻纺服饰10条”,落实稳商优商政策,实施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行政复议绿色通道等保障企业敢干“八项行动”等,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法治动力。(严衡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