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巴山深处掀起了一场关乎千家万户健康福祉的变革——万源市卫生健康三年提质行动启动。这也标志着万源市在提升居民健康指数的道路上迈出了崭新步伐。
过去10个月,万源市着眼建设“三省交界”区域健康中心、锚定打造“七县毗邻”区域医疗高地,抢抓托底性帮扶、“组团式”帮扶、东西部协作等政策机遇,以“全力以赴、竭力以战”姿态,加快构建“1+3+6+N”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从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到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到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在2024年岁末,卫生健康事业的新风已经遍吹万源市的每个角落,万千群众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了更多温暖与便捷。
随着卫生健康三年提质行动的全面启动,万源市掀起了一波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一栋栋或拔地而起、或改旧建新的医疗机构,成为万源城乡一道新的风景线。
“万源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开诊运营,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大好事。新院区功能更加完善,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看病就医更加方便了。”家住万源市罗家湾片区的居民殷女士兴奋地表示。
今年9月底,万源市人民医院罗家湾新院区如期实现开诊运营。作为万源市卫生健康三年提质行动的重大成果之一,以及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关键落子,这座川东北地区最大的医用单体建筑,总投资达6亿元,占地面积35亩,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地下两层,地上裙楼五层、主楼13层。
相较万源市人民医院老院区,新院区设计病床数800余张、日门诊量2000人次以上,不仅实现了医疗承载空间和医疗服务能力上的极大提升,还集合教研、防保、康复、养护、急救等多重功能于一体。医院添置先进的核磁共振、CT等大型医疗设备13台,总价值7300万元,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在推进城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万源市同样注重医疗资源的合理布局,不断加快农村地区医疗项目建设步伐,以构建覆盖城乡、均衡发展的医疗服务网络,让偏远地区的居民也能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目前,投资100万元的万源市大竹片区医养综合体项目已经完成外墙装修,进入室内装饰阶段。该项目位于万源市原庙坡乡政府,通过对原乡政府闲置办公楼进行改造升级,建成后可提供医疗床位30张、养老床位70张,探索“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模式。
此外,万源市中医院医养综合业务大楼已经竣工,万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用房已经建成投用,玉带乡卫生院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这些医疗项目的推进,不仅展现了万源市整体提升全域医疗服务水平的决心和信心,更是该市积极回应民生关切、践行健康优先理念的生动体现。
攻坚破难
凸显重点专科诊疗优势
城乡接连落成的医疗基础设施项目,为万源市卫生健康三年提质行动夯实了基础。同步推进的重点专科建设则为卫生健康三年提质行动快速推进提供了内在驱动力,成为万源市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关键。
“有了术中冰冻切片技术的支持,很多妇科肿瘤手术都可以在万源本地开展了。”在华西二院派驻妇科肿瘤专家的指导下和达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的带动下,万源市人民医院今年开展了40余台高难度妇科肿瘤手术,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医院优质的医疗服务。
针对县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万源市人民医院积极引进适合本地病种的新技术、新项目42项,培育神经外科、普外科、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为达州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实现了重点专科从无到有的突破。同时,新建临床重点科室13个、医技科室4个,院区医疗管理、临床技术和科研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与此同时,万源市作为中药材重要产区,在卫生健康三年提质行动的引领下,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验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万源市中医院作为当地中医事业发展主力军,其针灸康复科成功创建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肛肠科、脑病科、妇产科、骨科、肾病科、老年病科、治未病科、脾胃病科等科室成功建成达州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同时,古东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肛肠科、罗文中心卫生院康复科也成功建成达州市级中医重点专科。
在推动重点科室建设期间,万源市各医疗机构还实现院内技术突破8项。其中,万源市人民医院独立完成颅内动脉瘤摘除术、复杂腰椎间盘突出稳定术、肾上腺皮脂腺瘤切除术、小脑扁桃体下疝复位固定术;万源市中医院常规石蜡样本切片通过全省病理质量控制,完成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成功开展首例磁共振增强检查;万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功开展流感病毒分型核酸检测。
扩源提质
巩固卫健发展人才支撑
医疗人才是高质量医疗服务最基本的“细胞”。当前,万源市一方面积极借助“组团式”帮扶、东西部协作等契机,为当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支援、培育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加大医疗人才招引培育力度,不断充实本土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近期,我们争取到一个省级继教项目,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团队来万源开展现场帮教活动。这对于万源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达州市中心医院派驻万源市中心医院挂职常务副院长的彭绍贤信心满满地表示。
在“组团式”帮扶过程中,万源市人民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二医院、达州市中心医院等帮扶医院签订帮扶协议书,明确帮扶任务,共同制定帮扶三年规划、人才培养计划等,将“组团式”帮扶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和个人年度考核,明确帮扶双方责任义务。
为带动本地医疗人才数量大增长、能力大提升,万源市还积极探索建立“师傅带徒弟”“团队带团队”等“一带多”“多带多”等人才培养机制,将“组团式”帮扶人才放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将“输血式”帮扶转为“造血式”帮扶,通过指导出诊、教学查房、联合会诊和视频教学等多种形式对帮带学员进行全周期、全方位培养。
“通过进修学习,我不仅在技术方面学到了很多,开阔了眼界和视野,还在科室管理方面学到了一些先进经验,可以直接拿回来应用。”万源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蒲博表示。
据统计,今年以来,万源市引进卫生专业技术硕博人才2名,公开招录医生护士15名,安置定向医学生12名。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10名,派出进修学习106人次,举办东西部协作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示范培训班等县级培训10场、培训1000余人次。
在这一系列措施的有力推动下,万源市卫生健康事业在过去10个月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医疗卫生设施进一步完善,助力卫生健康三年提质行动开局好、起步稳。
展望新年,万源市已经擘画好了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发展的蓝图,正以更加务实的笔触,书写万源群众身心健康新篇章,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生态富足的“巴山画屏·红城万源”夯实卫生健康基础。(冯津榕 王梅 马发海 程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