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驻村工作队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的积极作用,今年以来,开江县采取培育提能、关怀激励、资源整合三项举措,进一步推动驻村帮扶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强化能力提升,锤炼干事本领,确保“留得住”
为进一步提高驻村帮扶工作队到岗履职能力,切实发挥帮扶作用,今年以来,开江县对全县177名市县两级驻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全面提升驻村干部履职能力,确保驻村帮扶工作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培训采取现场授课、业务指导、能力测试等方式,围绕‘应知应会’‘100问’‘防返贫监测’等重点内容。”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不仅邀请了专家授课,还组织开展现场教学和分组讨论,学习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基层党建方面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
以打造一支驻村“铁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目标,开江县严格执行驻村工作例会、工作报告、考勤管理、纪律约束等制度。制发《2024年驻村帮扶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建立全县驻村帮扶工作协调机制,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通过现场交流、座谈讨论等方式,了解工作进展,交流工作经验,协调解决问题,安排部署工作。
同时,建立常态督导问效机制,整合部门力量,组建8个督战专班,围绕驻村干部到岗履职、任务推进、责任落实、帮扶成效等重点工作,开展随机抽查、专项督查,让干部驻有压力、干有动力。截至8月底,已印发督查通报8期,通报问题112个,目前均已整改到位。
注重关心关怀,激发工作热情,确保“管得好”
今年,开江县已消除监测户530户。数字的背后凝聚着全县驻村干部的艰辛汗水。
驻村工作离不开“勤”与“实”,不仅要有走村入户的“脚力”,还要有解决群众难题的“脑力”,帮助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就业上出实招,见真效。为此,在选派第一书记与驻村队伍过程中,开江县委组织部重点突出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工作作风好、组织协调能力强、群众工作能力强五个方面,抽硬人、选能人。
驻村人员不仅是帮扶人,很多时候他们也是需要被关心的对象。为进一步加强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心关爱,提振驻村干部士气,增强驻村干部的凝聚力,开江在落实派员单位责任、资金、人员“三个捆绑”基础上,积极衔接财政部门、帮扶单位,全面落实驻村干部生活补助、乡镇津贴、交通补贴、健康体检等基本保障,协调镇村两级提供食宿、办公等生活保障,确保安心驻村。
“我们还对驻村队员的家属全覆盖走访慰问,全方位深入了解其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困难,把关怀送到驻村干部的心坎上。”开江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表现优秀的原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要优先提拔重用、晋升职级、评聘职称和评优评先,营造好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的氛围,进一步激励新驻村干部在新征程上担当实干、奋勇争先。目前,已有26名优秀驻村干部得到职务提拔、职级晋升。
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帮扶质效,确保“效果优”
“要坚决杜绝‘偷闲’思维和‘过客’想法。”9月24日,普安镇政府会议室举行了一场驻村工作队集体谈心谈话会,会议宗旨只有一个——整合优势资源,促进村民增收。
谈到普安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万亩荷花、黄金花海、金山寺等著名景点。近年来,普安镇积极鼓励支持当地百姓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业态,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增收。“每年一到夏天,各地的游客都前来观赏荷花,我们店的生意也就是这几个月最好。”在宝塔坝新村开设小卖部的谭女士告诉记者,每年这个时候,都能给她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
自2022年以来,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实施“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特色项目,推动实现村村有产业,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持续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全面筑牢返贫“防线”。全县已签约实施项目137个,有效破解薄弱村、空壳村发展短板问题。
以长岭镇中山坪村为例,该村党支部因地制宜,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以村级经济合作社为载体,发展青花椒产业,让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劳动报酬、产业分红等方式,真正实现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往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幸福美丽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