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应用多个新技术新项目,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3家县级医疗机构接入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医疗智慧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全县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设置率100%……如今,大竹县医疗卫生保障事业发生了可喜变化,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群众健康是最大的民生工作。今年以来,大竹县以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抓手,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创新“一个中心、两大主业、三大转变、五项重点任务”工作思路,以“五好医院”建设为抓手推进县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健康服务保障不断强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进一步增强。
打造高质量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我感觉恢复得比较快,疼痛也减轻了不少。”近日,在大竹县人民医院,患者周女士因左手麻木不适入院,彩超提示正中神经卡压,结合查体及肌电图、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为“左腕管关节综合征”,随即开展“腕关节镜下腕管松解术”,术后,成功缓解手腕部疼痛。
“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能快速治愈是骨科关节领域医生治疗手腕部疾病的目标。”大竹县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项技术是近三年来该医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之一,这些技术、项目,填补了医院技术空白,提升了诊疗技术水平,提高了医院医疗服务能力。除了不断提升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大竹县人民医院还不断健全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求工作人员与患者建立起信任感,注重对病房整洁度、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就医体验。
大竹县人民医院等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建设,反映出大竹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今年,大竹县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通过成功建设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和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进一步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县域医疗卫生中心为补充、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四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均衡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
大竹县还与重庆长寿区、梁平区、垫江县及广安市卫健委签订了“医检互认”合作协议,建立了结果互认和资源共享机制,县域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有序向个人开放,全县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预约预检、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移动支付、候诊提醒,提高了就医效率,节省了医疗费用。
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诊疗能力
“我的脚、腰两个部位不舒服,尤其是做完家务事后,会感觉十分酸麻。”“脚是否感觉发冷,腹部按压有无疼痛感?”近日,在大竹县月华镇卫生院,患者彭女士正在向省名中医曹吉宪描述自身情况。面对病例,曹吉宪引导现场其他医生学员积极发表自己的诊疗意见,经过充分讨论和导师总结,最终为彭女士提供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
“深入到乡镇、村组坐诊看病,是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开展巡诊带教活动的一环。”曹吉宪告诉记者,作为从业近40年的老中医,他十分支持、重视传承工作室的开展,“中医根本在人才,传承工作室的开展目的,是为提升医生的中医经典理论和临床水平,提升中医的发展传承。”
自大竹县“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曹吉宪传承工作室”获批建设以来,该工作室积极在县、乡、村三级机构中遴选中医学员,并围绕“传承经典、经方惠民”的宗旨开展学习。该工作室一个学习周期为三年,学员每月至少4天到工作室进行临床学习,深入乡镇现场坐诊讨论,提升临床思维能力。此外,传承工作室还会“走出去”,到各大医学院校临床跟诊学习,开阔眼界。
“对中医来说,临床问诊经验十分宝贵。参加传承工作室学习以来,我跟随曹老师学习,跟其他学员讨论,还会有定期考核。相比以前,我积累的临床经验更多,个人医疗水平得到提升。”大竹县东柳街道解放社区卫生室医生蒋官成告诉记者。
传承工作室对中医的培育,是大竹县持续提升中医服务能力的缩影。
今年,大竹县紧抓契机,常态化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中医药事业方面,大竹县中医院建成国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全县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约4万亩,种植品种有30多个,形成“种、采、购、销、产”产业链,每年带动2万余人从业。组建大竹县中医药文化宣传科普队,紧抓特殊节日契机,组织医疗卫生机构与学校、社区联合开展中医药文化主题日活动,做好中医药宣传。
多举措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今年,大竹县持续推进示范创建,加快院区项目建设,积极培育重点专科,多项科研成果荣获省、市奖项。
大竹县持续提升医疗惠民服务能力,聚焦公卫健康服务,免费为全县数十万人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免费为3000余名失能老人提供上门健康服务,为8000余名农村适龄妇女提供“两癌”筛查服务。大竹县还推动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水平,全县235个建制村均设有村卫生室,组建家庭医生团队322个,开展义诊义检300余次,发放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品,接受咨询和免费开具健康处方。落实卫生监测,每月对城区水厂的出厂水和城区末梢水进行水质监测,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对全县28个乡镇进行采样检测,现已完成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检测工作。
大竹县还持续优化医卫人才队伍,派出医生到华西医院、重庆新桥医院等医院进修。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组织县级医疗单位赴成都、重庆、兰州等地参加高校现场招聘,公招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县疾控中心还与厦门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重大慢性病防治研究。
此外,大竹县还重视医疗卫生宣传工作,以“健康知识进万家”拓展项目为契机,建立县、乡、村家庭健康指导员网络,组织开展健康科普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宣传与义诊咨询活动,线上线下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构建起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体系。(兰楯 陈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