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万源市第四中学青年教师马凡入选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他主讲的课题《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在万源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的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赛课活动中获一等奖。
马凡所在的万源市第四中学有多名青年教师,正在快速成长的他们获得了达州中学、达州市第一中学“组团式”帮扶。
资源扩容强基础
自2023年以来,达州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组团式”教育帮扶政策,组建了由达州中学、达州市第一中学8名名优教师组成的“组团式”帮扶团队,定点驻校帮扶万源市第四中学,为万源市第四中学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为助力万源市第四中学教师快速成长,达州中学、达州市第一中学主动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向万源市第四中学教师免费开放,让万源市第四中学教师足不出校也能享受达州两所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这些资源不仅包括课件,还有教案、视频、图片、作业等教学素材,大家既可以远程观摩我们的老师上课,还可以同步进行互动交流。”在网络资源使用专题培训会上,帮扶团队教师彭书健说。
不仅如此,在达州市电教馆、达州市第一中学及帮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万源市第四中学申报建设成为了“四川云教”网络直播课联盟接收学校。该校的教师除了可以利用两所帮扶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还可以利用“四川云教”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学习,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该校的杜苗、梁清华和李明静三位老师通过网络学习后,参加“四川云教”联盟接收学校优质课例评选展示活动,分别获一、二等奖。
专家领跑强课堂
“你的课堂需要在教学设计上再优化,要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上下足功夫,尽量让课堂来源生活又回归生活,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帮扶团队组长莫章荣在指导马凡时说。
莫章荣不仅是帮扶挂职的校长,也是马凡及另外2名教师的结对“师傅”。“我们要变‘输血’为‘造血’,为山区学校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种子’教师。”莫章荣介绍。
莫章荣表示,为发挥帮扶团队的辐射带动作用,帮扶团队将“一对一”师徒结对优化为“一对多”师徒结对。8名帮扶工作组成员与万源市第四中学的18名青年教师结成了师徒关系。采用“示范+跟踪”模式,高效率、高质量进行“传帮带”,着力提升万源市第四中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跨校轮修强成长
近日,万源市第四中学政教副主任廖文凯前往达州中学,跟岗达州中学政教主任王伟工作一周。
“我们一起参加政教工作专题会议,一起开展主题活动,一起进行班主任巡查,一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到了不少管理方法。”廖文凯说。
“组团式”帮扶将“两地三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先后多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提升万源市第四中学教师团队教育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近一年来,万源市第四中学选派了18名教师轮流到两所学校跟岗学习;选派了40余名管理团队干部和教师到两所学校观摩教研、参加研讨。常态化的跨校学习让万源市第四中学的教学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年多来,在达州市级优秀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大赛、自制教具大赛以及“四川云教”联盟优质课例展示活动中,万源市第四中学教师有9人获一等奖、5人获二等奖。在万源市级赛课及教研成果评比活动中,15人获一、二等奖。在万源市教师教学质量监测中,8人获教学质量先进个人。学校的总体教学水平也明显提升,学生大幅回流,乡村孩子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
“帮扶团队不仅是万源市第四中学教师蜕变的‘催化剂’,还是万源教育发展的‘助推器’,他们在驱动万源市第四中学教师团队加速追赶的同时,也以点带面激活了万源市教师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激情,为革命老区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撑。”采访中,万源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古仕高谈道。(陈鲸印 杨航 毕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