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食堂的饭菜干净卫生,我吃着放心。”在万源市古东关街道古马儿社区,古马儿大食堂自8月19日开业以来便备受群众喜爱,平价又美味的餐食更是让顾客们直呼“实惠”。
红烧肉、蒸烧白、冬瓜排骨汤、清炒小白菜……11月12日11时许,古马儿大食堂内菜香四溢,种类繁多、荤素齐全的各色菜肴让人目不暇接。随着就餐居民陆续抵达,选菜窗口前排起了长队,其中不仅有周边的老人,还有附近的商户、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群体。
“下雨天小心地滑,有需要就跟我们说。”在食堂门口和就餐区,两名古马儿社区的工作人员变身志愿者,正在为大家服务。由于前来就餐的老年群体较多,每天社区都会安排2名志愿者在食堂服务,搀扶老人上下楼梯、帮助老人们打菜端汤……
今年69岁的东城社区居民孙明儒打了一份套餐后,坐在宽敞明亮的食堂里,享受着幸福“食”光。“知道这里开业后,天天都来,比自己做饭方便多了。”孩子都在外地上班,早已退休的孙明儒如今独自居住,以往他每天上午的时间基本都花在买菜做饭上,费时又费力,“这里每天菜品都不一样,味道很符合我的口味,价格也实惠。”
孙明儒当天选择的套餐,是古马儿社区和食堂经营方联合为60岁以上老人推出的优惠套餐。据介绍,优惠套餐有两种,价格分别为6元(一荤两素一汤)、8元(两荤两素一汤),米饭不另外收费,每天中午共提供50份。同样的套餐,食堂正常售价为10元、12元,相较市场价格也显得更加实惠。
据了解,古马儿大食堂占地156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余人就餐。“目前每天的客流量在500人左右,其中老年人有300人左右。”食堂经营者陈旭介绍,“我们大概统计了一下,每天食堂要向群众让利约600元,一年下来的让利估计要超过20万元。”
除了日常套餐,古马儿大食堂每天还会提供20多种“碗碗菜”供顾客额外选择。在社区的参与管理下,这些“碗碗菜”的定价也低于市场价10%以上,并将售价保持在3至15元区间内,进一步凸显社区食堂的公益性原则。
盈利微薄如何保证食堂长期健康运转?古马儿社区党委书记侯俊介绍,食堂场地属于原闲置国有资产,由社区提供给经营者使用,并未收取任何费用,同时食堂的打造也是由万源市民政局出资,“锅碗瓢盆都是准备好的,经营者相当于是‘拎包入住’,没有前期成本。”
古马儿社区通过“以场地换服务”模式,既保证了食堂盈利足够维持员工工资及水、电、气等开支,也有效促进了经营者让利于民。同时,社区还全程参与食堂运营监督,包括食材供应商资质审核、每天的材料购买、日常菜单制定、价格的制定等事宜,为辖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健康、安全、便捷的就餐环境。
古马儿大食堂作为万源城区首个市场化共享社区食堂,它的建成和开放运行,除了聚焦解决辖区群众的就餐难题,还是一座暖心驿站。
“大家吃完饭也可以在这里休息,而且食堂隔壁就是社区服务中心,我们开设了社区图书室等休闲空间。暑假的时候,不少带着小朋友的老年人要在食堂吃了晚饭才回家。”侯俊介绍,目前社区服务中心还在打造未成年人保护站、老年活动阵地等,建成后将与社区食堂一起组成一站式多功能服务阵地。(冯津榕 马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