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行走在万源市的田野乡间,一个个硕大饱满的仿野生天麻被装进箩筐,一株株长势喜人的前胡即将迎来采收,一颗颗闻名遐迩的萼贝正在等待售出……北纬30度的地理环境,大巴山南麓的独特气候,空气富氧、土壤富硒、水流富锶的先天禀赋,共同孕育出这座“秦巴药库”。
“褐色药材”作为万源市重点发展的“五彩产业”之一,今年以来,当地以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为引领,坚持推动中药材产业扩规提质、补链强链。前三季度,万源市中药材产量15684.66吨、产值6亿余元,预计全年产值可达7.5亿元。
规模化种植
带动“褐色药材”扩规模增产量
连日来,在万源市草坝镇仿野生天麻种植基地,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各项准备工作,以迎接计划在本月20日过后举行的天麻釆收开园活动。届时,将邀请有天麻种植意愿的农户参观交流,并设置2个直播销售点,进一步打响草坝镇仿野生天麻的知名度。
通过“公司+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草坝镇2022年引入了四川林晟农业有限公司,在黑池坪村、百里溪村开展仿野生天麻种植产业。2023年,首期开发的100亩天麻种植基地进行了部分采收,收获天麻2万余斤,产值50余万元。丰收带来的喜悦不仅浮现在大家的脸上,也体现在倍增的种植面积上,今年当地仿野生天麻种植面积1000余亩。
紧邻草坝镇的黑宝山镇冯家河村,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当地试种的20余亩仿野生天麻从9月底开始采挖。据冯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李清平介绍,这20余亩天麻在去年底种植,目前来看收效不错,已经售出5万余斤,销售额100余万元。
这段时间,冯家河村仿野生天麻已经采收完成,但每天仍有20余名工人在基地忙着制种、下种,为来年天麻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据介绍,今年基地种植规模将扩大至150余亩,之后还将根据收成情况决定是否进一步扩大规模。
天麻作为常见的中药材,还是“药食同源”产品,常见于餐桌之上,市场潜力巨大。今年,万源市共种植林下仿野生天麻6000余亩,预计产量可达1.2万吨,实现产值2亿元。
除了天麻,今年以来,万源市还按照“道地适宜、集中连片、集约经营”的发展原则,重点选择发展市场需求量大、医疗临床常用、附加值高的特色道地药材品种30余个,有计划推进实施木本上山、草本入地、野生抚育和良种繁育工程,集中力量抓好商品生产、规范化示范、良种繁育、技术培训,实现“褐色药材”在万源市31个乡镇遍地开花。
补发展短板
强化“褐色药材”资金技术支撑
11月12日至14日,万源市楠峰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明刚一行接连赶赴宣汉县、重庆市丰都县、湖南省隆回等地考察调研,一方面找寻适合在万源市大规模发展种植的中药材品种,一方面学习各地先进的中药材处理工艺。
此次远行,胡明刚收获满满。他计划在原本种植的黄精、黄柏、重楼等中药材之外,引进此次考察看到的金银花、淫羊藿等经济效益较高的药材。他还在考察中订购了一台中药材烘干设备,相较传统设备更加清洁、高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药材烘干质量。
中药材产业要想长远发展,除了自然资源禀赋外,还得走精深加工、技术创新的路子,其中资金支持是关键。胡明刚订购烘干设备的资金,正是来自于东西部协作项目的支持。
今年以来,万源市协调东西部协作资金700万元用于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褐色药材”发展的源头活水,助力中药材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产业链条愈发完善。
除了资金支持,万源市在技术上也给予了中药材产业强有力的支撑。
此前,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食药同源联盟天麻委员会主任委员吕光华,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张兴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中医药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专家一起赶赴万源市,察看了官渡镇杜家沟村天麻基地、太平镇天麻基地、黄钟镇邓徐坝村天麻基地等,现场为各基地天麻种植和新品种选育栽培情况“把脉开方”,助力万源市天麻产业健康发展。
其间,吕光华教授还作了《食药同源天麻产业的发展方向》报告,从天麻的功效用途、品种分类、发展现状、市场潜力和发展方向等方面作了权威讲解,为万源市天麻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截至目前,万源市已先后与四川大学药学院、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西南交大药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本地科技人员的自主研究成果也接连涌现,为“褐色药材”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提升影响力
助力“褐色药材”名片全国生辉
烘干、筛选、检查、装车……近日,在万源市茶垭工业园区刚恒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人们忙碌不停地将6吨黄柏丝、6吨杜仲、2吨茯苓加工、装车,准备发往外地药厂。
“这批黄柏丝将送往河北安国的修合制药公司,杜仲、茯苓则要送往内蒙古包头的启明制药公司。”该公司总经理杨京先告诉记者,公司现在每周至少会安排2辆货车向外地药厂运送各类药材,合作的药企北到包头、南抵海南,每年送货量100余车次。
据了解,刚恒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自2018年建厂以来,万源市相关部门便积极扶持企业建设,在茶垭工业园区帮助建设占地2500平方米的加工厂,并且免除30年租金。“除了药材加工、出售,我们还在万源市8个乡镇30余个村建立了药材种植基地,公司去年收益有800余万元,今年有望再进一步。”杨京先介绍。
今年以来,让杨京先等广大从业者感到振奋的是万源市为提升当地中药材影响力而做出的各项努力,推动了万源中药材在全国各地频频亮相。
万源搭台,产业唱戏。今年以来,万源市先后在重庆、上海等地举办了投资环境推介活动,不仅在会场外组织药企搭建起了“褐色药材”展台,还在会场内围绕中药材产业做大文章,接连推出道地中药材全产业链综合开发项目、数字农业示范项目等,进一步打响了万源市“褐色药材”品牌影响力,拓宽了企业销售渠道。
线下推介,线上发力。万源市各乡镇今年以来还通过开展“村村直播”,实现部分中药材当场采挖、当场销售,持续宣传推广了万源市中药材产业。“通过‘村村直播’和企业自销,我们前段时间采挖的天麻,基本上能实现当天挖的当天就销售出去,完全不愁销路。”李清平说。
守得青山见“金山”!如今,万源市正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快速发展,助力“褐色药材”这张产业名片熠熠生辉,在沁人心脾的药香中不断书写中药材产业传承创新发展精彩篇章。(冯津榕 马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