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名为“通达之州”,地处川渝陕结合部,历来是商埠要镇和重要物资集散地。这里,是人口大市,常住人口超500万,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这里,是资源富市,苎麻、黄花、富硒茶都是享誉国内的“达州特产”;这里,是工业重镇,已初步形成以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轻纺服饰、医药健康、绿色建材为主导的“3+3+N”现代产业体系……
为更好地守护这座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城市,近年来,达州市市场监管部门主动把市场监管置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渝万达开统筹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高位谋划、高标推进,自觉把市场监管放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高频联动、高效落实,推动多项工作区域当标兵、全省走在前、全国有影响,达州民营经济综合评价取得2022年度全省第1、2023年度全省第2,获评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获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全国民营经济服务领域首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等成绩,铸就了川渝陕结合部企业认可、群众满意的“市监之花”。
“注册登记、银行贷款、信息变更……有什么事,找‘万市兴’就行了。”在“万市兴”综合服务平台一站式办理企业信息变更后,达州博森工业燃气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小庆高兴地说。而这,已经成为达州高新区企业的共识。
企业提到的“万市兴”指万市兴综合服务平台,是由达州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建设的包括集中服务站、线上服务网、专项服务团三大板块的全链条全方位服务市场主体国家创新示范平台。其中,集中服务站开设了市场准入准营、无形资产管理运用等10个服务专区、17个服务专窗,能为经营主体一站式办理从注册、经营、发展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让经营主体进“一次门”、办“N项事”,登记注册、政策补贴、检验检测、质量管理、品牌培育、融资贷款等业务再也不用往返奔波各个部门及各大商业银行。线上服务网可提供企业信息检索、信用修复、检验检测申报、行业标准查询等33项线上服务,让企业足不出户享受服务。专项服务团统筹了市监、发改、经信、税务等10余家职能部门优势资源,聚焦企业的“烦恼指数”,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上门为企业烦恼问题支招,以精准高效的服务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万市兴”综合服务平台自2024年1月份正式运行以来,平均每天约有20家经营主体前来咨询办理业务,平均每天网上浏览、咨询、办理业务30余件,直接服务企业2000余家,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荣获省政府综合督查通报表扬。
“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我们当好‘服务员’。”达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坚持把“壮大民营经济、提升主体质量”作为深化改革、服务发展的基础工程,除建立“万市兴”综合服务平台外,还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21条”、助企纾困“10条”等,在全省率先开展经营场所禁设清理,推行登记注册“0011”(企业开办零成本、零见面、一小时、一次办)集成服务。2023年,每万人拥有经营主体量由2021年495户增长至625户,经营主体存活率由2021年50.4%上升至63.64%,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均超60%。
要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场监管部门除了当好“服务员”角色外,还肩负起“指导人”的责任,坚持把全面提升质量标准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深化质量强市、知识产权强市、品牌强市“三大战略”,打造质量品牌“金字招牌”。
通过标准引领“最先一公里”,我市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实施标准引领行动,成立达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参与发布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1项、行业标准18项,新增企业标准1032项,3项国家级标准试点项目高分通过验收。其中,为帮助企业消纳矿渣磷石膏,在收集19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基础上,组织制定发布3项磷石膏地方标准,为磷石膏无害化处理、生态修复等提供技术支撑,有效解决困扰企业的“老大难”问题。
通过技术支撑“中间一公里”,我市市场监管部门聚力服务全市“3+3+N”重点产业,制定实施“一县一业”服务方案,加快推进国家玄武岩纤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四川)、国家天然气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打造万达开绿色低碳产品国家检验检测集聚区。为解决产业链上单个企业质量基础设施投入大、运营效益低等问题,在调研产业链上下游检测需求和检测供给能力基础上,以宣汉正原微玻纤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室为基础,经设备改造和检测流程再造,建立微玻纤产业共享检测室,有效解决产业链发展质量服务供给难题。深入推进达州高新区、宣汉县普光经开区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建设,持续推广“川质通”线上服务平台。牵头落实市第三届政府质量奖奖励资金170万元,成功申报省局揭榜挂帅项目3个。“东柳醪糟”“通川灯影牛肉”成功入选第五届中国质量大会“质量之光—中国质量管理与质量创新成果展”。
通过创新赋能“最后一公里”,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建成四川省(达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贯标,对全市地理标志和区域品牌运营进行指导培训,申请“秦巴药库”区域品牌、“开江豆笋”地理标志,积极支持“大竹白茶”“万源旧院黑鸡”等地理标志产品参加各种展会。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入园惠企”行动,引导瓮福化工、川环科技等30多家重点企业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40余家科研院校在技术、人才、知识产权运用等方面深入合作。强化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专利商标许可备案、科技成果登记备案等工作,完成专利转让8件,商标许可152件、登记科技成果49项、专利作价入股5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促成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向4家创新型企业授信2.2亿元。扎实开展“春雷”“蓝天”“铁拳”“川渝制造”等知识产权专项执法,重点整治农资市场、酒类商标、成都大运会会标、川渝制造业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办结专利行政裁决案件5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91件,移送公安机关2件,列为全省典型案例2件。
“服务员”“指导人”的身份外,市场监管部门还是市场秩序的“守护者”。为履行好职能职责,近年来,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坚持党建引领、数字赋能,提升市场监管新效能。创新打造“315”党建品牌,按业务板块和重点工作设置支部,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互促共进。每周开展重点工作“一周一督”,每月举办市监大讲堂,每季开展“五星”科室赛评,每年评选“三型”优秀干部,积极锻造“担当善为、奋勇争先、群众满意、纪律严明”的市场监管铁军。
有了这支市监铁军,我市在民生领域监管方面,尤其是“三品一特”(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上,压实安全责任,织密安全网络,创新安全治理,以“一失万无”的警醒确保“万无一失”的安全。自市市场监管局成立以来,全市未发生重特大市场监管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考核连续4年获评全省先进单位。
为更好地守护“三品一特”安全,我市市场监管系统创新搭建“数智市监”一体化平台,包含“综合监管一体化”“川渝食品安全溯源公共服务平台”“明厨亮灶系统”“达州市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万市兴”经营主体智慧服务平台等多个子平台,通过有效对接城市大脑数据共享平台,构建起“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的新型监管服务机制。以全省率先建成的川渝食品安全溯源公共服务平台为例,能实现农田—餐桌—餐厨废弃物处置全链条信息化监管,通过信息化手段采集食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生产经营者信息,并自动形成溯源信息网,若有异常会发出预警便于监管人员及时把控风险点。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监管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找到食品来源以及分销去向,及时查清、召回所有问题产品。
有问题铁拳监管,无问题无事不扰。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创新服务型执法模式,对企业实行信用监管模式,将90%监管资源用于高风险企业,对低风险企业“无事不扰”。2024年,减轻或免罚354件,减免罚金1700万元,“铁拳”执法查办大要案件35件,监管既有力度,更显温度。
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纵深推进市场监管“1355”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十大攻坚”行动,全力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排头兵”、服务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派”、群众幸福生活的“守护者”,确保市场监管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前、做表率,以实干实绩为“重振巴渠雄风、重塑大市荣光”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食品安全
守牢食品安全底线打造食安示范引领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市场监管部门以“四个最严”为根本遵循,查隐患、治违法、防风险,着力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全市未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总体形势稳定向好。2024年7月,省食安办通报上年度全省食品安全考评结果,我市连续第三年实现“保先进位”(2021年度全省第6、2022年度全省第5、2023年度全省第4)。
结合包保主体生产经营业态、规模大小、风险等级等实际,分类制定市、县、乡、村四级督导任务清单21个,指导不同层级的包保干部开展包保督导,实现全市24063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全覆盖督导,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
创新实施抽、检分离,推行执法人员抽样,检验人员“盲检”模式,推出“一券两卡”(食品抽检券、安全卫士卡、助力服务卡),主动将市场监管“指挥棒”交到市民手里。目前,已完成27个大类、11571批次食品抽检,发现并消除突出风险隐患178个。推动冷冻冷藏设备以旧换新,防范消除设施设备风险隐患。深入实施“治违禁 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扎实开展肉制品、网络食品、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等专项整治行动,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目前查办食品类案件839件。
推动我市投入575万元,创新开展“五十百千”食品安全示范工程、乡镇食品安全“六型”引领工程,深入实施全域全程标准化治理,首批建立源头、生产、流通、餐饮等地方标准11项。着力推行食品小作坊集中入园模式,推动提档升级。建立网络餐饮“吹哨人”制度,建设网上“阳光厨房”,规范入网商家管理。推动成立达州市食品安全协会,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深化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建设,以数字化赋能食品安全治理。
药品安全
“线上”“线下”协同发力
为持续深入推进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我市市场监管部门于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药品经营和使用专项检查,推进药品网络销售环节集中治理,药品安全稳中趋好。
在药品经营和使用专项检查中,通过县(市、区)交叉检查、跨区协同检查、川渝万达开地区一体检查等方式,以日常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较多、被多次投诉举报、GSP检查不合格的药品经营企业等为重点单位,以医保高值药品、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等为重点品种,共检查使用单位(含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个体诊所)741家,零售连锁总部26家,药品零售企业(含网络销售企业)1799家,共出动检查人员2800人次,现场检查发现违规单位255家,整改到位255家;排查出风险隐患150项,已全部排查到位。全市药品领域立案90件,处罚没款137.39万元。
药品网络销售环节集中治理中,聚焦“美团”“饿了么”“达州圈严选”等第三方网络平台,全面摸排并准确掌握从事药品网络销售的企业基本情况。定期组织药品网络销售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召开风险提示及约谈警示会,坚持“线上”监测和“线下”核查相结合,线上加大对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的抽查力度,重点检查资质证照上传、药品信息展示、处方开具等情况,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及时处置可疑信息;线下加大对虚假处方、不按规定审方、不按要求储存配送药品等行为的监控力度,全力维护药品网络销售秩序。
为降低过期药品再次流入药用渠道的风险,我市还在通川区试点开展过期药品回收工作,建立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政府+协会+药店”三级联动长效机制,在全区设置94个回收定点单位。
知识产权
加快建设全国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
2022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名单,其中,达州获批创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两年多来,我市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达标准、三年争示范”的工作思路,累计资助知识产权项目48个,总金额达1000万元,成功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四川省知识产权强企1家,3家企业获四川专利奖。2024年,全市新增发明专利160件、增长40%。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资助引导作用,深化知识产权强企示范培育,开展专利盘活专项行动,指导全市100余家企业开展线上专利精准送达,近三年实现专利转让758件次、许可160件次、作价入股11件,累计410余件重大专利及组合得到有效实施,新增产值超55亿元,利税超8亿元。完善知识产权金融体系,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知识产权融资总金额突破7500万元。
建立健全四川省(达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打通知识产权政务服务申报和全程增值服务无缝衔接渠道,推动知识产权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年业务受理量达2000件以上。成功培育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10家,省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数量达2家。
完善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制度,联合司法部门、高校和社会组织共同推进知识产权诉前纠纷化解,知识产权社会满意度提升至82%。大力开展“春雷”“铁拳”“蓝天”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专利侵权行为。近三年,全市查办知识产权案件231件,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25.8万元。
质量强市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我市质量发展工作以“三大千亿产业质量强链攻坚行动”为中心任务,印发《达州市质量强市三年攻坚行动方案》,要求以质量变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质量强企强链强县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着力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五个推进”(推进效益跃升、推进质量强链、推进质量强企、推进质量提升、推进共治共管),实现质量支撑、标准引领和牵引功能更加突出,质量品牌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竞争力走在全省前列。
围绕全市“3+3”重点产业和四大资源,统筹质量品牌、知识产权、标准创新、科技、经信等领域培育企业,梯次建立省级领军企业4家、市级领军企业10家、县级领军企业30家的培育清单,对纳入梯次培育库的企业开展分层分类培育。召开“天府名品”质量品牌创建培训会,发动三大千亿产业链上优势企业申报“天府名品”,并对有关事宜进行培训指导,指导东柳醪糟等5家企业通过自我声明方式申报“天府名品”区域公共品牌,推荐川东电缆等4家企业积极申报“天府名品”团体标准培育。
组建磷硫化工产业链、微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苎麻加工产业链3个专项工作组,组织检验检测机构和相关企业,形成“达州产、达州检”工作实施初步方案。制定硫磷化工产业链供应链联动提升方案,1家链主企业、10家链上企业参与。邀请省级相关专业质量专家入企巡诊,实地为企业“问诊把脉”,梳理17个重点瓶颈质量问题、形成6个重点攻关项目、建立帮扶质量政策工具清单,已为企业解决质量问题5个,制定地方标准2个,构建标准体系1套。
构建“万市兴”+质量小站+下沉式服务点位“全链条”服务机制,一站式质量服务站线下申报服务企业200余家,共处置400台特种设备报检、4000余件计量器具、食品药品送检。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在产业园区建立共享实验室、下沉式计量小站,针对化工企业检测需求大、检测周期长的问题,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共享和快送快检服务。指导万源富硒中心创国家级富硒产品检验分中心,市检测中心争创国家天然气产业计量中心和玄武岩纤维产业国检中心,指导各类检测机构提升自身能力建设,满足全市产业发展检测需求。全市制定(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4项,省级地方标准3项。
民营经济
靶向服务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2024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市委、市政府邀请100家骨干民营企业参加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读书班,进行专题辅导。市政协开展“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专题协商议政。印发《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明确正面、负面清单各10条。17个市级部门联合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工作,个转企798户、全省第3。
建成运行“万市兴”综合服务平台,梳理10大类22项服务事项清单,8大类41项事项在线办理,办事效率同比提升超85%,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并被《中国改革报》刊发。牵头建立民营企业投资机会定期发布机制,集中发布民间投资项目、政府采购项目、招标项目“三张机会清单”,首批推介项目75个,总投资额277.18亿元。
26个市级部门深入县(市、区)开展政策宣讲督导,21个市级部门直播解读政策34条,33个市级部门值守市级惠企政策服务专窗。全市兑现惠企政策事项127项、惠企政策资金9.2亿元。
创新实施经营主体“烦恼指数”监测评价,“万市兴”综合服务团开展助企攀登、入市第一课合规指导等系列活动,先后帮助全省首家乳酸菌生产企业在我市诞生、助力蜂巢能源项目解决检验难题等,靶向纾解烦恼问题400余个。印发《“万市兴”专项服务团运行规则》,建立“即收、即转、即办、即回、即督”机制,收集困难问题推动落实率超90%。(刘继霞)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