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达州的田间地头,一场小麦高产攻关战鏖战正酣。“2023-2024年小麦高产攻关”项目,在各方的精心培育下,结出了累累硕果。
多方协作
激发种粮户种植热情
“我们就是要通过高产攻关这个项目,挖掘达州小麦的高产潜力,为全市农业发展蹚出一条新路子。”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市农科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部门,以及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强大的攻坚合力。
在达川区渡市镇的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田,种粮大户王大爷说道:“以前种小麦,全靠老经验,产量一直上不去。自从参加了这个项目,专家们给我们带来了新技术、新品种,还手把手地教我们怎么种。你看现在这小麦,长得多好!”像王大爷这样的例子,在渠县贵福镇、宣汉县君塘镇、开江县普安镇等地的百亩攻关方和千亩展示片里随处可见。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政府给予了种子补种、肥料补助等多项支持,从选种到施肥,从播种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指导,极大地提高了种粮户的积极性。
精心试验
研发小麦高产技术
小麦优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是项目的核心环节之一。在市农科院北斗试验基地,现场研究员介绍道:“我们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品种筛选试验,对16个小麦新品种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还开展了3个品种的高产栽培密度和播期试验。目的就是要找到最适合达州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小麦品种和种植技术。”经过数月的精心试验和严格测产,最终筛选出了南麦995、绵麦45等4个高产小麦品种,确定了最佳播种量为15千克/亩,最佳播期在10月23日至11月2日之间。这些研究成果,为达州小麦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明确的责任分工和高效的协作机制。市农科院负责物资采购和技术研发,及时将24吨种子和154.4吨肥料配送到位;市农技站、市种子站等部门则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绿色防控和种子肥料检验等工作。小麦高产攻关生产技术指导专家小组、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这个小组就像一个‘智囊团’,哪里有问题,我们就出现在哪里。从制定技术方案,到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再到最后的验收总结,我们全程参与,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在关键技术研制方面,项目团队编制印发了《达州市六大粮油作物高产攻关栽培技术手册》等资料2000余册,为种粮户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同时,还聘请了四川省小麦首席专家汤永禄研究员及其团队,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项目成功探索并集成了轻简直播、科学密植、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小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措施得力
小麦单产创纪录
为了扩大项目的影响力,项目团队还在各个攻关点位设置了展示宣传牌,并通过主流媒体等平台,广泛宣传项目的好经验、好做法。项目宣传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小麦高产攻关项目,吸引更多的种粮户参与进来,共同推动达州小麦产业的发展。”
在资金管理方面,项目严格执行“专人管理、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报账制度,建立了详细的资金使用台账,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据介绍,该项目每一笔资金的支出都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必须用于项目相关的工作,绝不允许出现截留、挪用等违规行为。
辛勤的付出换来丰硕的回报。今年的测产验收中,宣汉县君塘镇小麦百亩攻关方测产田块亩产达到了590.5公斤,创造了达州市小麦单产的新纪录;渠县贵福镇、开江县普安镇、达川区渡市镇等地的示范片也都达到了预期的高产目标。同时,集成的达州市小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已经印发成册,发放到每一位种粮户和农技人员手中,为提高达州小麦种植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