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又一载。金秋十月,放眼广袤的巴渠大地,乡村振兴好戏连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田野里,机械轰鸣,农民紧张忙碌,秋粮如期归仓,巴渠沃野再度奏响丰收欢歌;村庄里,产业生机盎然,道路平整宽敞,小院干净整洁,与远山青黛相映成辉,生动勾勒出和美田园盛景;理论宣讲如沐春风,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文化阵地浸润人心,文明新风拂面而来,涵养乡风文明新风貌……
今年以来,达州锚定建成“成渝地区现代农业强市”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坚持“稳粮食、补短板、兴产业、美乡村、促融合”工作思路,执乡村振兴之笔,绘和美乡村画卷。
如今,美丽如画的达州新农村初绽芳颜,巴渠田野正升腾起新的希望。
粮食丰收仓廪实
今年8月,万源市草坝镇黑池坪村田间地头传来喜讯:通过测量、称重、脱粒、测定等步骤,经由达州市农业农村局、达州市农科院等专家组成的验收组现场测算,万源市玉米千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19.54公斤,百亩高产攻关方平均亩产1004.34公斤,单个田块亩产1053.18公斤,各项数据突破万源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万源市深挖玉米增产潜力,深入实施高产示范片建设,以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整合优化资源要素、提升科技推广能力,实现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和产能增加。今年该市共建设3个千亩高产示范片、3个百亩高产攻关方,种植玉米33万余亩,预计产量达15万吨。
近日,达川区桥湾镇同样传来好消息。位于桥湾镇的达川区再生稻示范基地进入收割期,成功实现“种一季、收两季”预期计划。作为全省蓄留再生稻次适宜区,近年来,达州在再生稻生产持续发力,进一步挖掘单位面积粮食产出潜力。今年,达州有70余个乡镇蓄留再生稻,总面积30余万亩。
近年来,达州全力抓好以粮食生产为重心的农业生产,通过大力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技,不断强化科技赋能,建设更高水平的高标准农田,在稳面积、增单产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播栽夏粮167.69万亩、增长10.47%。夏粮已实现全部收获。预计全市小春粮食总产42.54万吨,同比增19.49%;全市油菜产量38.08万吨、同比增长4.52%。
达州是农业大市,农业基础好、资源优、体量大。2023年,全市全年实现粮食总产326.6万吨,摘得粮食总产全省“十一连冠”。
奋力夺取全省粮食总产“十二连冠”,持续擦亮农业大市金字招牌,是达州在今年年初就定下的目标。达州辛勤耕耘,静待丰收。
全域开展高产攻关。组建95个高产攻关联合小组,开展“千名农技员进万家战春耕”包片蹲点服务,同时设奖励资金作为高产竞赛奖励。今年上半年,全市小麦示范片平均亩产473.32公斤,较去年平均亩产增产12.35公斤。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紧盯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加快现代种业集群项目(水稻)建设,有序推进大竹县水稻、宣汉和渠县大豆重大品种推广补助试点工作。
加快补齐农机短板。大力推进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达川区、大竹县建设苎麻打剥工厂,建设进度达到70%以上。
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坚决守牢耕地红线,制定具备复耕复种条件的撂荒地整治工作方案,当前,已完成近90%整治工作。
村美民富产业兴
今年国庆节期间,万源市整合“村村直播”资源,开展“万千好物·源头直供”万源市助农直播活动,上万斤“五彩”农产品通过线上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初步统计,销售额近200万元。
电商直播这一新业态正成为达州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新常态。
在电商直播的助力下,万源立足“生态、富硒、有机”优势,集群发展“金色”粮油、“绿色”茶叶、“黑色”黑鸡、“褐色”药材、“青色”果蔬“五彩产业”,逐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这也是达州持续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动能”的缩影。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
达州综合施策,积极推进延长产业链条,把优势做优,把特色做强,进一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培育新农村经营主体。深入实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培育提升行动,推动组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行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行动,全市累计培育家庭农场17558家,今年上半年新增201家家庭农场。
加快打造农产品集群发展。加快建设达州-南充-广安联合实施川东北优质水稻产业集群项目和达州-巴中联合实施盆周山区玉米产业集群项目。紧盯全市粮油、生猪、苎麻、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引进培育“链主”型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成功申报2024年全国产业强镇创建项目2个,达川贡米进入2024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公示名单。
深化农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农文旅融合发展提升行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因地制宜打造融合田园度假、文化体验、户外运动等功能的乡村“微度假”目的地。达州先后打造了大竹县渔人部落、万源市巴山云海、达川区帝源生态农场、开江县“莲花世界”等一大批农文旅融合发展综合体,有力推动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
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优化升级,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和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建设,逐步实现“快递进村”全面覆盖。当前,达川区乡镇建设城乡共配站31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424个,通过农村物流共配体系快件单日可处理3万件以上。日前,达川区获评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
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达州积极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升级,增强乡村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引领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增收致富。
焕发文明新气象
“千万工程”实践经验传递一个重要信息,产业发展与和美乡村建设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互促进。和美乡村建设是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之义。
随着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乡村发展的一体化推进,达州乡村振兴汇聚起澎湃动能。
在开江县“莲花世界”,一幅幅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的墙绘出现在房屋的墙面上,立体流动、色彩绚丽的视觉效果,为田园风光再添一份风光神韵。
夜幕降临,宣汉县大成镇瓦窑村今年新安装的208盏路灯点亮夜空,照亮家家户户门前的路。村里正在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向着干净整洁的新农村迈进。
不久前,万源市草坝镇场镇绿化美化工作有了新动态,场镇新栽了15株桂花树,修剪了50余株桂花树,走在路上,恬淡清幽的桂花香味弥漫在空气中,为场镇风光增色。
……
一村一面,生机无限。一个个“和美乡村”通过厚植生态底色、扮靓乡村颜值、提升幸福品质,充分彰显各具特色的地域特征、乡土文化、民居风貌。
近年来,达州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打造优美人居环境的同时加快推进文明村镇建设。
近日,深秋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开江县新宁镇孙家沟村热闹非凡。活动现场,叫好声、鼓掌声、欢笑声此起彼伏。
由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主办、达州市文化馆承办的第九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乐享金秋”文化惠民系列演出走进孙家沟村,为当地村民送去一场文化盛宴。
活动以文艺演出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奋进合力,提升村民文化素养,促进文化传承发展,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近年来,达州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文化惠民在身边”系列文化活动,年均举办“流动舞台进基层”文化惠民演出、“巴渠大讲坛”公益讲座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000余场次,活动多次走进乡间院坝,把演出送到村民家门口。
同时,达州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以平台建设、示范带动、宣传引领为抓手,持续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更好地助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需要“塑形”,更要“铸魂”。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达州将继续推动文明新风劲吹沃野……(李梦真)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