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开江县为抢抓“十四五”发展机遇,统筹推进法治开江建设各项工作,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央、省、市等文件要求,结合开江实际制定《法治开江建设规划(2021-2025年)》。
为确保该规划顺利实施,开江县司法局主动赋能基层法治建设,创新探索出“3433”工作法,即:创设三大平台、推行四项机制、建强三支队伍、坚持三治融合。为加快建成现代农业强县、打造“中国田城”、奋力谱写现代化开江新篇章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创设“三大平台”释放基层法治建设活力
近年来,开江县以建制度、重数据、强服务为切入点,通过打造“制度平台、数字平台、服务平台。”全力推进基层法治建设。
打造“制度平台”,开创依法治县“新格局”。坚持在全面依法治县道路上跨越攻坚,拓宽基层法治建设新思路。印发开江县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明确发展蓝图。推行国家工作人员“两述两考”学法用法新机制,抓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主体责任。深入推广运用“1+8”示范试点成果,全县13个乡镇(街道)162个村(社区)、83个单位全覆盖完成“法治账图”制作,推动业务与法治紧密融合。
搭建“数字平台”,开启智慧法治“新动能”。坚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基层法治建设。创新研发“田城顾问”微信小程序,将法律咨询等12项法律服务事项,采用“村社区下单、法律顾问接单、司法局评单”的管理模式,将法律服务事项全流程从“线下”提升至“线上”。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全程实现服务事项“点单式”响应、费用“计件式”结算、质量“全流程”监管、问题“全过程”掌握。
创新“服务平台”,开发司法惠民“新产品”。夯实服务阵地,全力推进三级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室162个,覆盖全县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开发公共法律服务新功能,创新建立经开区工业产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站,打造园区法律服务品牌,全方位覆盖园区法律服务需求。创新设立开江县法律援助中心驻重庆工作站,畅通达州籍在渝务工群众维权途径。
推行“四项机制”
提升基层法治建设效力
“今天的普法进校园活动,其最终目的就是为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今年4月,开江县司法局讲治司法所负责人杜天成在讲治中学开展以“预防校园暴力,防范校园欺凌”为主题的法治宣传讲座结束后说道,自推行“四项机制”以来,该所开展的普法工作更聚人气、接地气、有生气。
杜天成口中的“四项机制”即:“一月一主题”普法工作机制;“一人一方案”特殊人群管理机制;“一案一调度”复议监督机制;“一事一会诊”矛盾联调机制。
自推行“一月一主题”普法工作机制以来,“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工作责任基本明确。26个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推动各牵头单位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人群对法律的不同需求,编制出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普法菜单”。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普法模式的转变,全面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推行‘一人一方案’特殊人群管理机制,可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人员的监督管理,对特殊重点人群开展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按照高、中、低风险等级,实行分级、分类管控,做到知轨迹、知去向、知近况。
“推行‘一案一调度’复议监督机制,可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在化解行政争议中主渠道作用,提高办案质量,推动行政复议工作提质增效。”开江县司法局局长李一峰表示,就目前来看,成效明显。
矛盾纠纷调解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创新“一事一会诊”分类处置工作机制,根据矛盾纠纷的类型,落实针对性调解措施,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明法、讲理、共情互融互促,实现矛盾纠纷速调优调。
建强“三支队伍”
提高基层法治建设能力
开江刑释人员熊某因感情纠纷入狱,于去年11月出狱,服刑期间多次扬言出狱后报复前女友全家。监狱多次向我们预警,存在极大的“民转刑”风险。村上法律顾问肖前兵立即响应,组织当事方双方和村组干部开展联合调解4次,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该类事件在开江不算个例,但是在‘三支队伍’的积极参与下,都得到了圆满解决。”李一峰说,近年来,开江县司法局就如何培优“法律明白人”队伍、建强“法律顾问”队伍、育强“人民调解”队伍方面,下功夫、求突破、见成效。
聚焦复合式共育,培优“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多元选配架构,优先选择能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村干部、党员志愿者、乡贤、网格员等担任“法律明白人”。创新“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复合共育模式,法律顾问在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针对当地乡村发展的特定法治需求,面向“法律明白人”提供精准法律指导,提升“法律明白人”法治素养和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法律明白人”充分发挥在群众中的“头雁作用”。
聚焦全方位增效,建强“法律顾问”队伍。集约盘活有限法律服务资源,全县162个村(社区)配齐法律顾问,通过与法律顾问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责任及服务期限等,夯实基础保障。加强对村(居)法律顾问队伍的管理,细化服务内容、规范、标准,明确要求,发挥考核“指挥棒”功能,抓实量化考评,确保法律顾问服务质量,真正做到“顾而有问、顾而有效”。
聚焦专业化联动,育强“人民调解”队伍。大力鼓励和引导退休政法干警、律师等专业化人才加入人民调解队伍,不断提高人民调解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向专业化、法治化发展。组织开展调解员全员额、全业务、全周期培训,探索“情景+实践”融合学习的方式,开展案例分享、经验交流、风采展示等活动,帮助去疑解惑、促进学以致用,进一步提升基层矛盾调解效能。
坚持“三治融合”
凝聚基层法治建设合力
成渝远方,田城开江。近年来,开江县坚持以自治内生动力,以法治化解纷争,以德治倡树新风,“三治融合”,实现了基层社会有效治理。
在开江县灵岩镇,一支特殊的人民调解队伍已“履职”多年,成员由村组干部、党员、乡贤等人员组成,同时吸纳群众中善调解、热心调解的骨干人员担任调解员。“像这样的队伍在灵岩镇有7支,调解员45人。”灵岩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自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30余件,实现矛盾化解在基层。
去年以来,开江县大力营造法治氛围,依托“院坝会”、党员活动日、村组干部会等活动,并利用微信群、宣传栏、村村响等宣传媒介,大力普及法律知识,积极开展“法律七进”活动,着力强化基层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律意识。如今,开江法治宣传街、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公园等普法阵地建设不断完善,一场场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更是推动全县基层法治工作向纵深发展。
在“德治”方面,开江县围绕乡村大气环境保护,发挥普法宣传优势,发动相关部门单位,利用村居喇叭、悬挂横幅、入户发放宣传单页等形式,积极开展禁止焚烧秸秆的法治宣传。围绕乡村河流保护,为农村河流清违整治等工作提供法律咨询。围绕乡村文明移风易俗行动,依托法律服务进乡村,号召简约喜事、丧事,文明祭拜,促进乡村文明新风持续向好。(程科 张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