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南麓的万源市,每到天色蒙蒙亮,当地特有的旧院黑鸡独特的清脆高鸣,总是在千山万壑间此起彼伏。
连绵不绝的鸡鸣背后,是万源市旧院黑鸡从2023年出栏量426万羽到今年600万羽的急速发展。数字的跃迁显示,原本藏在大山的旧院黑鸡,如今真正飞出了深山,飞入了全国万千寻常百姓家。
千村万落间,一家家或拔地而起、或除旧更新的旧院黑鸡养殖场,是过去一年来,万源市紧抓托底性帮扶机遇,在省级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省内结对帮扶、川央企和省内国有企业五支帮扶力量的共同助力下,聚焦“五彩产业”之“黑色”黑鸡产业发展,大笔绘就的产业腾飞场景。
真金白银为黑鸡产业“加油”
从2007年便开始养殖旧院黑鸡的刘晓岗,在万源市石塘镇贺家湾村与旧院镇高峰冠村之间的“百里坡”上,成立了百里坡旧院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10余年的发展,合作社年出栏旧院黑鸡10万只、鸡蛋500万枚、麻辣鸡块10万袋、黑鸡汤20万罐,年产值超2000万元。
说起这一年的帮扶故事,刘晓岗首先想到了东西部协作。作为万源市2024年东西部协作旧院黑鸡养殖项目的受益企业之一,浙江省舟山市与百里坡合作社计划共建2800平方米的旧院黑鸡标准化放养鸡舍,安装25套全自动饮水、全自动光控设备,并改扩建饲料加工厂1座。
该项目总投资1128万元,其中浙川东西部协作资金补助282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新增放养旧院黑鸡3万只,产值约500万元,间接带动1200余户农户实现增收。工程预计10月底完成并于明年初投产,届时合作社养殖规模、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距离“百里坡”不远的石塘镇杉林湾村、双合村,由四川省棉麻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启动的旧院黑鸡全产业链项目如今已初见成效,项目一期核心育种场已在数月前竣工投产。场长孙弟芬介绍,项目一期可存栏种鸡1.2万套,年产旧院黑鸡苗300万羽、示范养殖10万羽、屠宰加工1000万羽。
这一项目的落地,同样离不开托底性帮扶政策的支持。万源市通过精研托底性帮扶路径和精建托底性帮扶项目,投入1000万元真金白银。此外,四川银行作为五支帮扶力量之一,也为项目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有效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让项目建设没有后顾之忧。
此外,中央定点帮扶力量还投入帮扶资金410万元,重点支持旧院黑鸡熟食深加工等多个项目,推动产业链从生产向加工延伸,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五支帮扶力量带来的资金支持,为万源市旧院黑鸡产业发展提供了项目支撑,也为万源市力争2027年旧院黑鸡年出栏突破1000万羽、年产商品蛋1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的奋斗目标增添了强大底气。
智力支撑点燃发展“原动力”
推进黑鸡产业振兴,人才是关键,技术是抓手。五支帮扶力量为万源市带来的宝贵人才资源,是黑鸡产业腾飞的澎湃动力。
“良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在万源给养殖企业进行技术指导时,特别强调了品种保护的重要性。为确保旧院黑鸡品种的纯正性,四川省棉麻集团有限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赵小玲教授团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核心育种场场长孙弟芬也是从四川农业大学引进的人才,由她全力负责育种场生产前端的把控。
从2023年底开始,双方精选了3000套纯种旧院黑鸡进行育种试验,今年4月转运至核心育种场。“每只黑鸡,腿的长度、鸡冠的类型都要进行量化统计。”孙弟芬透露,仅纯科研经费投入,企业每年就需花费约200万元。
9月份,赵小玲教授带队来到旧院黑鸡核心育种场,对黑鸡公司首批自主孵化的1万羽旧院黑鸡雏苗进行了质量检测。此次孵化成功的第一批1万羽旧院黑鸡鸡苗,是核心育种场投运后首批出壳的旧院黑鸡鸡苗,出壳率达95%。这批鸡苗将在核心育种场育雏鸡舍经历60天的防疫脱温期,直到它们能够适应自然环境,将全部转移至种鸡舍,作为主代种鸡留种。
预计年底前,核心育种场将培育出壳鸡苗30万羽、脱温鸡苗10万羽。届时,将逐步满足养殖大户和周边农户的鸡苗需求,真正做实“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养殖大户+市场”经营模式,着力将核心育种场打造成为旧院黑鸡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标准化程度最高的科研选育基地。
“自动投食、自动喂水、自动消毒、自动升降温,所有设备都将实现自动化。”孙弟芬介绍,一栋智能鸡舍的投入超过400万元,每月可孵化1.5万只鸡苗。未来,育种场每年将出栏300万只鸡苗,可显著降低鸡苗成本。
据了解,旧院黑鸡全产业链项目二期还将建设容量3万套的父母代扩繁场,三期将扩至4万套。一旦布局形成,将统一提供种苗、饲料、防疫服务及产品回收,统一进行品牌营销和市场开拓,解决产业链上的一系列问题。
精准对接市场助力黑鸡“出山”
实际上,帮扶的力量还深入到了旧院黑鸡的销售端,甚至跨越山海远抵浙江舟山。
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以来,舟山市普陀区积极帮助万源市建设保鲜冷库等设施,疏通旧院黑鸡产品收购渠道,贯通黑鸡出山的“最先一公里”,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了利好。舟山市和达州市两地共同开辟的“菜篮子空运走廊”,实现了旧院黑鸡从产地到销售的快速对接,加上定期开通的东西部冷链物流直通车,畅通了黑鸡出山的“最后一公里”。
“自从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我们已经收到了大量从舟山市发来的订单。”百里坡旧院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侯中杰表示。
自身发展的同时,百里坡旧院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也没有忘记周边乡亲,通过多种方式吸纳2000余名村民就地务工,免费为村民发放鸡苗10万余只,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统一保底回收。村民们通过饲养旧院黑鸡,发展庭院经济,拓宽致富门路。
贺家湾村村民袁萍说:“送了我十几只小鸡崽,还送了饲料和药。而且小鸡都是打了疫苗的,拿回去很好喂养!”
“我们年龄大了,没法在外面打工了。这个企业带动我们老百姓养鸡,每年都能挣四五万块钱。”贺家湾村村民陈朝宽说。
无独有偶,退役军人任君在竹峪镇蕨村坝村创办的任家家庭农场,同样通过发展旧院黑鸡走上了带动乡邻致富的道路。任家家庭农场以“养殖场+农户”模式,为村民免费提供鸡苗和养殖技术指导,并在8个月后上门回收,解决了村民的技术、销路难题。
同时,任家家庭农场还为村上的闲置劳动力创造了就业岗位。村民吴超和任清修等原先都在家里带小孩,来到农场务工后,每年都能收入2万余元。
据了解,2023年,万源旧院黑鸡专业养殖户和规模养殖场已超过200余家,辐射带动近3万人从事旧院黑鸡相关产业,带动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在五支帮扶力量的引领带动下,万源市旧院黑鸡产业厘清了发展思路、找准了产业定位、明确了着力方向,同时汇聚了产业和科研力量、提供了市场供应链等优质资源要素,“旧院黑鸡”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提升,走出大山变成了“金凤凰”。(冯津榕 马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