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2024年达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2023年,我市坚持以“优先治标、持续治本、标本兼治”为主线,实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巩固行动,主城区空气质量达标329天,在全省15个重点城市中排第1位;实施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100个城镇污水治理项目全力推进。23个地表水国、省考核断面水质Ⅱ类个数由11个增至13个,水质优良率、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再次实现“两个100%”,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入围全国12个试点城市;构建建筑垃圾“源头、运输、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全链条闭合管理体系,初步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为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达州统筹抓好种植业、养殖业面源污染一体化治理,建立监测点分布和信息覆盖全域的农业生态环保预警机制,大力开展包片督导和明察暗访,全力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持续向好。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69%,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畜牧业循环发展;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比上年减少2000吨和135.4吨。
达州全面实施渠江上游沿岸生态廊道修复与保护工程,加快建设水系联通工程、“引水入竹”工程,全面启动花萼山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调研工作。推动河湖与文化资源协同保护,将巴山大峡谷、八台山等旅游景区打造成为达州招牌级综合文旅项目。创建四川省生态园林城市2个,创建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1个。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绿色矿山7家、省级绿色矿山5家,位居全省前列。
我市提出“坚决扛起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大责任和使命担当,把美丽达州建设摆在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明确“到2027年,美丽达州建设取得新成效”“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达州”“到本世中叶,全面建成美丽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