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托底性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开江县怀着“与子同袍”的热忱和“美美与共”的愿景,聚焦帮扶地区万源市大竹镇的产业发展、民生需求、基础建设,凝心聚力、多措并举,确保帮扶工作落地生根、卓有成效。
紧握托底帮扶“方向盘”
托底性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自接受任务以来,开江县高度重视、精心统筹,做到纲举目张、落实到位。
首先是抢先抓早,成立对口部门。在达州市成立区域协调发展局后,开江县根据工作需求,率先成立对口统筹协调部门——开江县区域协调发展中心,旨在对齐托底性帮扶工作线,有效推进托底性帮扶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是深入调研,制定帮扶方案。为摸清底情,明确帮扶方向,开江县多次到万源市大竹镇深入调研,研究制定帮扶方案,出台《开江县托底性帮扶万源市实施方案〈2024—2027年〉》《开江县2024年度“一对一”托底性帮扶万源市大竹镇工作方案》,指导开展具体工作。
最后是上下联动,创新工作机制。为实现“帮扶不留白,村组全覆盖”,开江县组织16个县级部门,创新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大竹镇村(社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县级部门的能动性,细化帮扶任务、落实帮扶责任,使开江县对万源市大竹镇的帮扶工作辐射面更广、落实力更强。
稳固振兴发展“压舱石”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是百姓致富增收的基础。因此,开江县在对万源市大竹镇进行托底性帮扶时,将产业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开江县正处于向达州市平均发展水平追赶跨越阶段,公共预算较其他区县更为薄弱。尽管如此,对于大竹镇的资金帮扶,开江县知难而进,以“与子同袍”的热忱,在已落实134.49万元帮扶资金的基础上,额外增加100万元,用于支持大竹镇3个民生项目工程建设。
为夯实特色产业持续向好发展,开江县援派2名农技专家常驻大竹镇,对茶叶、中药材种植方式,病虫防控等进行指导研究,助力发展道地中药材4000余亩、新老茶园4100余亩,擦亮“碧水药乡医养硒谷”名片;帮助发展壮大板角山羊保种基地、德诺仪表乡村车间、经济蚕茧养殖房等特色产业项目。
针对大竹镇农副产品“作坊式生产”规模小、效益低等问题,开江县邀请“民生渔业”“高桥豆笋”“宝源白鹅”等开江县优质产品生产企业座谈交流,促进大竹镇农副产品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大力支持达州轶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大竹镇岚溪村投资建设年产生猪2万余头的腊肉加工厂,带动附近百户村民就业创业;通过探索村级集体经济与电商产业融合发展路径,采用订单式农业模式,帮助引进万源建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大竹镇油房社区建设农特产品加工坊,与村集体经济签订购销协议,收购本地农特产品进行初加工,带动辖区群众增收致富。
增添美好生活“动力源”
在帮助大竹镇振兴产业、促进经济发展、解决百姓就业问题的基础上,开江县把对大竹镇的托底性帮扶工作细化到村、覆盖到民,以便民利民为根本宗旨。
开展助医助教,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开江县3家二甲医院和8所中小学校与万源市建立了医疗、教育结对帮扶机制。给帮扶地捐赠现金25万元,捐赠医疗设备、电教设备、文体用品等若干物资,同时选派优秀中医师、优秀教师开展驻点帮扶,并长期开展业务指导、专题讲座、义诊筛查等活动。
解决急难愁盼,实现民生短板共补。针对帮扶地群众所需所盼,开江县帮助其建设大竹镇停车场,助其实施土垭子村组道硬化、仙鹤坝村产业道路硬化项目和月台坝村新建广场等6个民生项目,共同解决场镇交通拥堵、村组基础条件差的顽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捐赠清洁车、应急物资等,加大生态环境和应急管理的保障力度,竭力补齐基础短板。
推行“以销代扶”,实现百姓利益共护。开江县深入推行“以销代扶”策略,制作《万源市大竹镇特产名录》,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大竹镇农特产品曝光度;在开江县设立万源市农特产品销售专区,上架120余款农特产品,发布采购倡议书,推进万源市农特产品进机关、学校、医院、企业、商超、社区“六进”活动。今年以来,已代销万源市农特产品80余万元,预计全年代销超100万元。(程科 陈禹衡 段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