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饮水困难,田地干裂……连日来,受高温天气影响,宣汉县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宣汉县各地各部门立足抗大旱、抗久旱,因地制宜,全力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全力做好农业抗旱浇灌和田间管理,千方百计保秋收。
送水到家
确保居民用水
“乡亲们,接水了哦!”一大早,在庙安镇八庙村,满载着清水的送水车和消防车停靠在送水点。早已等候多时的村民拿着水桶、水盆等工具,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有序地接水、提水。
“感谢消防队的同志们,为我们送水到家、提水到缸。”八庙村村民姚洪涛说。
庙安镇属于高山地区,海拔在800米以上,这段时间的高温干旱天气造成该镇7个村8000多人出现用水紧缺。为满足村民用水需求,当地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组织送水车,增设送水点,送水到村、送水到家,并发动党员志愿者入户宣传节约用水和饮水安全知识,确保每户村民都能用上干净水、安全水、放心水。
“送来的水每次能用一个礼拜左右,没水了他们马上又会送水上门。”村民冯秋表示十分放心。
黄金镇党委、政府按照“先饮水、后灌溉,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对备用水源地上游的杜家沟、刘家沟两座水库开闸放水,以保障场镇7000人日常生活用水,送水到户136吨,惠及群众3000余人。
自8月1日以来,宣汉县较历史同期降雨量偏少79%,全县132个村(社区)不同程度出现用水紧缺。除了庙安镇,该县各个乡镇(街道)均协调送水车辆及抗旱物资,启动备用水源,及时开展应急送水服务,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不断档”。目前,已投入机动抗旱设备8300台套、储水带10000米,组织送水队伍96支1760人,送水车辆420台,累计送水4820立方米。
送水进厂
保障企业供应
持续的高温让宣汉县部分养殖企业也面临缺水困境。位于大成镇的宣汉县伟兴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场出现了水源供应不足,300余头肉牛用水短缺。当地党委、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抽调洒水车送水解困。
“我们牛场用的自钻井,这段时间气温高,用水量大,水源供应不足,镇上每天按时送水,真是解决了牛场的燃眉之急。”宣汉县伟兴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牟达伟说道。
大成镇是宣汉县肉牛现代农业园区,现已建成标准化规模牛场36个,年存栏肉牛达1.2万头。针对眼下季节性缺水现象,当地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统筹调度辖区养殖场用水量,并协调组织6台洒水车,分片、定时开展送水上门服务。
大成镇副镇长郑友溢说:“这段时间,我们对辖区所有的肉牛养殖户缺水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同时抽调洒水车送水上门,安排农技人员现场指导如何防高温、防疫情,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宣汉县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县140座水库、10115口山坪塘、108条石河堰总蓄水量已达6584万立方米,相关部门通过雨情监测平台、灾害防御平台等数字化监测,指导水资源调度,全力蓄水保供。
科学管理
全力保苗保收
走进峰城镇野鸭村,地里看不见引水浇水的水管,也没有大水漫灌的泥泞,只见黑色滴灌带将一块块田地隔成了条状。
“今年收完玉米,地里比较旱,我用了多种抗旱造墒的方法。经过对比还是铺滴灌带造墒效果好、效率高。”种植户陈元琼说,只要连续滴灌几天,墒情就能完全覆盖苗带,达到出苗要求,还不浪费水。
近年来,宣汉县大力推广科学灌溉技术,推进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建设,努力将粗放、传统的农业灌溉模式转变为精细、精准的农业灌溉模式。
“夏大豆最重要的是要浇水抗旱,要在上午8点前的低温时段进行浇水,这样既能防止大豆植株干旱枯死、花蕾脱落,又能促进其正常开花结荚。”在马渡关镇得胜社区,宣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肖红蹲在田边,向村民们传授着高温干旱天气的田间管理方法。
为了应对近期的高温干旱天气,确保全年粮食增收。县农业农村局专门出台了《宣汉县大春作物抗旱管理及晚秋、油菜抗旱播栽(育苗)技术意见》,组织全县80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抢时间收获、抢抓管理、抢种秋粮、抢育油菜。
宣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冲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农业抗旱技术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各类水库、机井等水利设施作用,全力开展抗旱浇灌和田间管理,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抗旱自救,确保全年丰产丰收。”(符艳 孙伟 张平 周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