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宝贝能改变咱农民‘靠天吃饭’的历史。”8月14日,开江县甘棠镇龙井坝村村民孙勇拿出手机,向院落邻居们展示着“师父”传授给他的“神器”。年近6旬的孙勇,是开江县农业人工智能培训班学员廖小将新收的“大徒弟”,坚守传统种养大半生,因生产规模小、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原始管理模式难以为继。
孙勇提及的“宝贝”是开江县广泛运用于现代农业的“农事管理”APP。其相关数据“触手可及”,还能实时观测到作物的长势,收到预警发现虫情,及时参考专家的防治建议,提供病虫害技术指导,精准管理作物生长全过程。他说,面对一度不可预料的旱情也不再提心吊胆,在手机上打开“数字灌溉”,点击“开启提灌站”就可实现精准滴灌。
除此之外,农户端还提供“四管服务”。在农资管理方面,权威平台提供种子、农药、肥料和秧苗,农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下单,采取集采直供的方式,减少农资购买成本;在作业管理方面,对农户提供全程式耕种收作业服务,农户在下单时选择需要作业的地块,服务商会做到精准调度和作业,农户可直接查看作业进度、作业面积和作业质量;在金融管理方面,农户可发起借款并上传相关证件,提供借款数据授信,资金一键到账,节约融资成本;在销售管理方面,粮食通过子端直接销售至终端,减少“差价”环节,帮助农户卖个好价钱。
他的“小师父”正是因为这个平台,成功申报了“星创天地”,助力开江将中国“西部鱼米之乡·虾蟹之都”打造成四川的靓丽名片,探索形成中国西部虾蟹养殖“开江标准”,打造出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开江模式”。
开江稻渔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曾斌说,数字农业管理平台把涉及的“人、地、粮、水”融为一体,实时数据的支撑,实现了农政管理数字化,提高了政府的监管力。
打开农政端,他们在手机上就能实现耕地、农情和市场的监测,做到农政管理数字化。在经营主体模块,能看到主体数量、类型和种植规模情况;在耕地监测模块,“AI智眼巡田”能实时查、自动巡、及时管。曾斌说:“我们还可操作定位,看到任一地块的具体范围和作物长势情况。若出现非粮化、非农化和撂荒地情况,会下发实时预警,方便核查、管理。另外,数字农机模块还能查看上线农机数量以及分布情况,随意点开一台农机,可监测其运行轨迹、作业面积,确保社会化服务补贴能落实、能考核、能追溯。”
据了解,开江数字农业系统一期覆盖了13个乡镇、251个经营主体、20万亩耕地,通过“空天地人”四个维度采集,涉及种养、灌溉等不同类型的数据1900余万条。从整体效果上看,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应用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30%、减少农药化肥10%、为农户增收100-150元/亩,节约人工1/3以上,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
数字赋能,智创未来。近期,开江稻渔之窗3个田块由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负责建立“四川省水十四五五育种攻关项目特种稻新品种筛选(开江)基地”,11个田块作为中汉集团的研学基地。曾斌介绍,除“数字农业管理平台”外,为着力推动乡村人工智能化,开江在建设智慧生态城市中建有“生态环境数字化智慧管理平台”,在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中还建有“智慧法律服务平台”。(程科 何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