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通川区19.6万亩水稻渐次成熟,进入收割期,田野乡间遍地金黄,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稻浪起伏,阵阵飘香。在通川金石梯田,金黄色的稻穗颗粒饱满,沉甸甸地低垂着,广袤的稻田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在层叠交错的梯田里,农户们热火朝天地抢收稻谷,割稻、脱粒、装袋、运输,一步一步,描绘出一幅幅丰收画卷。
“今年水稻收成很好,预计平均亩产将达到650公斤,相较于去年每亩增加了50公斤左右,计划在本月底全部收割完成。”金石镇月岩村党总支书记王清年说。
在通川区东岳镇玉钟村水稻千亩示范片,机械化收割唱响了丰收主旋律。记者在玉钟村水稻收割现场看到,5台水稻收割机开足马力,同时运作,在滚滚稻浪中来回穿梭,黄澄澄的稻谷颗粒归仓。
“我们以前挞谷子要请10余人,要挞好几天,又热又累,效率也比较低。现在科技发展得好,不到半小时就可以把一块田的水稻全部收割了,省时、省力又省心。”谈起机械化收割带来的便利,玉钟村村民刘先生兴奋地说道。
据了解,东岳镇玉钟村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统一品种、统一管理模式,今年共种植水稻1200余亩,预计亩产将达到650公斤左右,计划3天内全部收割完成。机械化作业为玉钟村水稻收割按下了“加速键”,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减轻了农户的劳动负担,也有效保证了粮食生产稳产增产、节本增效。
近年来,通川区始终坚守粮食安全生命线,深入贯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种植,推行机械化作业和科学田间管理,全力保障粮食增产。预计,今年通川区水稻总产量将达9.9万吨,较去年增长3.6%,通川区以如磐“粮”心,为“天府粮仓”贡献更多更优“通川粮”,为全面提升首位度筑牢了粮食安全坚实底板。(杨洁 陈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