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供水工程建设关系千家万户,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今年以来,因山高谷深等地理条件常年面临季节性缺水问题的万源市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深入开展“两年甘露润心”行动,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方式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到2025年底,万源市将全面建成“6+4”供水体系,切实解决城乡供水不充分、不均衡、不优质等问题,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5%,规模化供水率达到82%,规范化管理达标率100%,水费收缴率达到98.84%,全面实现“同网、同质、同压、同价”,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目标。
开拓水源
加速水利设施建设
万源市降雨虽较为丰沛,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水利基础设施整体薄弱,区域性缺水、结构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矛盾突出。推动“两年甘露润心”行动落地落实,加快李家梁水库、黑宝山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
盛夏时节,热浪翻滚。8月1日,在万源市李家梁水库工程建设现场,机械轰鸣作响、车辆运输不断、施工人员穿梭忙碌。广大建设者们不惧“烤”验,顶烈日、战高温、抓进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呈现出大干快上的火热景象。
截至目前,李家梁水库工程已完成10千伏电力线路迁建、拓宽道路、施工营房及三通一平等临时工程建设,累计签订房屋征拆协议56户213人。水库导流洞6月顺利贯通后,项目当前正在加快取水隧洞边坡开挖等施工,其中挂网支护完成98%、导流洞洞身钢筋支护完成100%。
李家梁水库位于渠江流域斯滩河一级支流喜神河上游,总投资6.96亿元,是集农业灌溉、乡村供水等综合利用的Ⅲ等中型工程。该工程由枢纽工程和灌区工程两部分组成,建成后可提供6.85万亩耕地灌溉用水、提供乡村生活供水204万立方米,保障草坝、石窝、魏家、大沙、河口等乡镇6万余名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
黑宝山水库、李家梁水库作为事关万源长远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当地加快城乡水资源配置一体化的基石,承担着合理配置全市水资源、解决区域水资源不足,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灌溉和居民生活缺水问题的重任,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今年以来,万源市相关单位紧盯时间节点、铆足拼战干劲,挂图作战、打表推进,主动作为、特事特办、精准施策,全力打通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千方百计加快建设进度,从严从紧狠抓质量管控。通过优化建设方案、施工工序,加大机械、人员调派力度,项目建设得以高质量、高效率推进。
优化水网
完善全域供水格局
从一个个水源地,到一座座水厂,再到千家万户,一张更安全、更高效的城乡供水一体化现代水网正在万源市加快建设。
按照“新建水厂,保水源;强化管理,保水质;加强监督,保质量”的思路,万源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采用“6+4”模式。白沙、大竹河、竹峪、黑宝山、210国道、草坝6大供水片区和鹰背、紫溪、蜂桶、曾家4个乡镇水厂构建起的全新供水格局,将有力提升全域供水保障能力。
白沙片区供水体系率先开建,其中全长13.9公里的取水工程白花大堰水源工程已于今年6月顺利完工,该工程可稳定保障白沙镇、八台镇、沙滩镇等8个乡镇10万余群众饮水。而在更早之前,总投资1456.24万元的白沙水厂便已完成改扩建正式投运。白花大堰水源工程实现了水源地与白沙水厂之间的自流输水,极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同样在今年6月完成扩能改造投运的官渡水厂,属于6大供水片区的210国道片区。通过新建取水口、加压泵站,安装输水管道9.8千米,架设中控室控制系统及自动化控制系统,官渡水厂可供人口达2.5至3万人。
已经建成投用的白沙水厂、官渡水厂,不仅实现了白沙片区和官渡镇及周边12.5万居民的规模化供水,还推动万源市城乡规模化供水率从之前的23%提高到了3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之前的92.8%提高到了93.1%。
与此同时,为加速构建“大水源、大水厂、大水网、大服务”的供水新格局,万源市进一步加快了乡镇水厂资源整合步伐,制定水厂资源整合基本原则,实行“一厂一策”尽快完成整合工作。目前已经完成原堰塘乡、草坝镇、原新店乡等8个乡镇水厂的回收工作,后续还将加快小水厂和零散水厂的回购工作。
今年上半年,万源市累计完成“两年甘露润心”工程项目总投资2.66亿元,年底前将完成项目总投资3.8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工程建设资金除来自于万源市本级财政之外,也有部分资金来自于托底性帮扶支持,助力万源市加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升级服务
提升群众用水体验
“两年甘露润心”是一场系统之战、全局之战,供水工程的“最后一米”关系着千家万户。在“两年甘露润心”行动中,万源市从群众的用水“体验感”出发,让广大用户体验到了供水服务的提质升级,持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受地质条件差异、海拔落差大等因素影响,万源市鹰背镇群众过去用水极不方便,这不仅反映在水量上,也反映在水质上。随着产业发展提速、群众生活水平提质,当地群众“喝好水”的需求日益强烈,以往的供水布局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用水需求。
今年上半年,鹰背水厂在进行升级改造的同时,场镇管网和家庭水表也进行了升级。“现在水不仅够用,水质还好。”中午时间,鹰背镇居民苟兰准备做饭,轻轻一拧水龙头,一股清亮的自来水便汩汩流出,“换装智能水表后,我们平时交水费也可以通过手机完成,非常便捷。”
按照“两年甘露润心”行动运营管理布局,万源市6大片区水厂和4个乡镇水厂由专门的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同步成立水厂运营、维护、巡查等专业队伍,充分发挥企业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通安全供水“最后一米”。
全面实现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模式,创新投融资模式,盘活供水资产,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参与“两手发力”的工作格局,是“两年甘露润心”行动的又一重点。万源市积极健全供水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有利于实现“以水养水”良性循环,促进农村供水工程效益持续发挥,推动农村供水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座座水厂拔地而起,一条条管道连接千家万户,正在万源市如火如荼开展的“两年甘露润心”火热战局,以全力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为锚点,不仅为建设“巴山画屏·红城万源”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更通过一股股甘泉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照进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