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竹乡大地满目葱绿,生机勃发。时下,在大竹县各地,正值竹荪收获时节,一朵朵雪白的竹荪迎来丰收采摘季。
7月8日一大早,在该县石桥铺镇高兴村顺天寨林下种植基地,当地群众正抓紧时间采摘竹荪。茂密的竹林下,满地的竹荪争相萌发,长势喜人,村民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摘和装运。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也是餐桌上的美食之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菌中皇后’”。提及竹荪的功效用途以及采摘技术要领,四川九凯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曾令帅侃侃而谈,由于竹荪生长周期很短,采摘也需很及时。成熟和没成熟的竹荪要分情况处理,成熟的就把下面的蛋壳和上面的盖子去掉,直接采摘回去;没成熟的就连同蛋壳一并拿回,让它自然生长。
据了解,竹荪的采摘时效很短,从早上5点半到9点半是采摘的黄金时间。除了要防止虫鸟野兽啃食以外,随着温度的升高,竹荪柄长到一定高度后就会停止生长,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这时竹荪的品质也会随之降低,直接影响出售价格。
为了尽可能锁住鲜味,新鲜采摘的竹荪不会经过太多的技术处理,只需简单的烘干、脱水就可长期保存,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美味。目前,当地竹荪的年产量能达到5000多公斤,收益超100万元。大竹县历来高度重视林下产业发展,坚持一手抓本土企业,一手抓招引企业,着力培育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林下产业项目,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着力培育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林下产品。
与此同时,该县以森林“四库”建设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林下食用菌种植。除了竹荪,还发展有赤松茸、金松茸、羊肚菌、猴头菇、鸡枞菌等菌类品种,把林下种植食用菌作为接续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产业,实现资源共享、循环相生,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也给广大村民拓宽了增收路径。目前,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达2859亩,总产值7432万元,菌农年人均增收9500元。(王晓林)